守护好儿童健康就是守护好全民健康的基础。未来,儿童健康促进工作该如何精准发力?21日,国务院关于儿童健康促进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6月21日新华社)

报告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引起众多关注。报告提出,要加强儿童健康全程服务,围绕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开展系统化儿童健康综合管理和体质锻炼指导,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报告将儿童心理健康置于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地位,对全社会是一种正向引导。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近年来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认识有所提升,但说到儿童健康,人们还是容易陷入“重身体而轻心理”的误区。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研究表明,因为儿童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浅,抗挫折能力较低,更易产生心理问题。若家长或老师对孩子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早发现、早干预,这样不仅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影响,还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与学业。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建设迫在眉睫。首先,要让全社会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树立“身心健康同样重要”的意识。一方面,要“破”。“有抑郁症?会不会伤害我?”尽管人们对心理健康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污名化的影子仍在。这不仅让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讳疾忌医”,也阻碍了孩子在遭遇心理困扰时寻求帮助。因此,有必要全力消除心理健康的污名化。另一方面,要“立”。《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已提出,将儿童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指导。这是很好的路径。要随着家庭教育指导的深入,帮助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做好源头预防。

其次,要不断完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体系。一方面,要“有人”。报告显示,我国1379家妇幼保健机构已开展儿童心理保健服务,另外,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配备也得到了强化。如此庞大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对此,要适应形势需要,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得法”。曾有媒体报道,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体检”时,直接将国外的心理测试问卷照搬过来,不少问题让学生“蒙查查”。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显然也要讲究“因地制宜”。

守护儿童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外,还需要加强亲子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让孩子在运动中收获快乐与友谊,加强校园安全建设、杜绝校园霸凌等。而这些,均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

(胡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