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北京市有26所211大学,前几天,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确定要进驻雄安,建立新校区,并在3-4年内投入使用。

大学疏解到雄安,是好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河北省只有一所211大学,还在天津,这就导致河北省的教育资源掰着指头细数还不如河南省,河南省的211好歹不在省外。北京市有26所211大学,北京市土地捉襟见肘,不少大学招生计划一年比一年多。

现在的博士毕业生数量在年年增加,教职编制增加的数量赶不上博士毕业的数量,北京市安家费用太高,高效所在区域大概率是博士后站点流动一遭,最后去了别处。

细数下来,几重矛盾就展现出来了。

第一,是北京市部属高校,土地少,学生多的矛盾。第二,是北京市教育资源过剩,河北省没有什么教育资源的矛盾。第三,是年轻教职工需要安家,和北京安家费用年轻人负担不起的矛盾,第四,是人才数量远多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五,是北京要疏解非首都职能和大学教育资源不属于科研资源的矛盾。

要解决这几个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疏解一些学校到雄安去。一个疏解,五个矛盾都解开了。

最先疏解的矛盾,是大学的非科研属性和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矛盾。什么是非首都功能?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这些211大学,虽然都是211,但是和科研创新中心的定位相称吗?

扪心自问,校领导们也是有答案的。四所大学一过去,立地一个大学城,大学生本科四年,对科研的贡献在雄安和在北京一样。大学生带动消费,当地的经济还能起来一截。解开了第五个矛盾,获得了第一个好处。

第二对疏解的矛盾,是北京市部署高校土地少和学生多的矛盾。新校区建在雄安,土地面积大,四所大学直接放下,有的是土地建学生培养的场地,容纳各样的教具,兴建教职工的宿舍,做好培养的部分。

四所大学留在北京的校区,立刻可以从人多地少的状态摆脱出来,成为老校区,专注科研的部分,产出更多的成果。解开了第一个矛盾,获得了第二个好处。

第三个疏解的矛盾,是北京市教育资源过剩,河北省没什么资源的矛盾。北京由于资源过剩,生源逐渐放松了自我的学习,河北省由于资源不足,内卷出了衡水中学这样的巨兽。

大学放在了河北省,必然招生会向着河北省倾斜,河北省没有教育资源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几所大学,还提高了生源的质量,能更好的产出人才。解开了第二个矛盾,获得了第三个好处。

第四个疏解的矛盾,是四所大学的年轻教职工,留在北京,不能说注定一辈子安不了家,可以说大概率这辈子买不起房,只能等公租房,搞不好还要去廉租房,这样的状态下,这么多青年才俊,留在北京,解决不了安家问题,也难解决终身大事。

四所大学去了雄安,地皮有了,宿舍附属小区,就可以建起来,房子立马不是梦想,在北京市大学教师买不起房,自然在婚恋市场没啥地位,换到雄安去,大学教师在河北省同胞的眼里,金光闪闪,安家的问题解决,就能沉下心来培养人才,做做学问。

最后一个疏解的矛盾,是人才的供需矛盾,不愿意随去,当然有不愿意随去的自由,愿意去,也有享受千金马骨待遇的自由,还有一些教职工的岗位,能招揽很多的社会人才和硕博人才,对于人才的供需,有一定的缓解。

疏解了五个矛盾,获得了三个好处。

河北省获得了教育资源,大学获得了土地和校区,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培养,去雄安的教职工解决了安家问题和待遇问题,北京市疏解了非首都职能,大家都赢了,是谁输了呢?

当然是不思进取,以为好处永远会给到北京,还在网上每天凡尔赛北京学生也很苦的北京生源啦。

这样促进社会公平的事情,要做,要多做。

最好给河南也来几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