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区福果镇三多村奔跑的黑鸡、涪陵区珍溪镇中峰社区飘香的红妃香李、石柱县鱼池镇团结村错落有致的高山有机水稻、丰都县高家镇厚池坝村包装外销的藠头……重庆立足山地特色和资源禀赋,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赚到了钱,日子过得更好了,对未来也有了更多期待。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简简单单九个字,字字千钧。重庆是大城市,还是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各区县自然禀赋不同,资源分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路径也应有所差异。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底线前提下,要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就要打好人才和产业“两张牌”。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已经变了,更多信息化、智能化的农业机器和设备,等待着熟悉它、掌握它的“主人”出现。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对乡村各类型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使更多“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农产品带货主播”脱颖而出,让“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扮主角;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乡村人才晋升机制、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破除晋升“天花板”。此外,还要做好乡村人才子女入学、医疗健康、交通住房等配套服务,让乡村人才真正用得好、留得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乡村人才,将改变过去“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却不挣钱的刻板印象,农民将成为受人尊重、收入可观的职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产业兴旺,家门口就业岗位多,农民收入就会增加,生活就更幸福。要充分发挥“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机制,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融合项目上精准发力。针对重庆乡村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让更多农民享受到乡村产业的增值收益。通过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奔着集群做大、平台做强、品牌做亮的目标,让农民在投身乡村产业的同时,一天天看到自己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切实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重庆自然禀赋好、政策力度大、电商渠道多,乡村振兴助力多多,前景广阔。立足优势、挖掘潜力、盘活资源,打好手上“人才”和“产业”两张牌,就一定能让重庆的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
(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