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重庆国际马戏城排练厅,一名男子款款走到桌前,只见他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一个透明碗和一颗豆子,用双手在半空中轻轻地划了一道圆弧,眨眼间,碗里的这颗豆子立刻“变”成了一堆豆子。7分多钟时间里,他通过魔术手法,令这些豆子完成了发芽、开花的整个过程。这,就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创排的魔术《仙豆》。7月25日,《仙豆》将赴加拿大参加被誉为“世界魔术奥林匹克”的第28届FISM(世界魔术大赛)总决赛。

事实上,《仙豆》只是重庆杂技艺术团众多备受赞誉的创新节目之一。创新,是一个文艺院团的活力与生命力。近年来,重庆杂技艺术团不仅坚持在节目上狠抓质量,创新艺术形式,还立足场馆资源,在营销模式上创新,让观众看到了重庆杂技的新变化。

创新

大胆尝试,杂技演员转行学魔术

表演《仙豆》的演员叫李昊,1997年出生的他,进团仅4年,已成为了团里的主力演员。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和李昊的指导老师之一刘树正站在一旁,正密切地注视着他,还不时插话指点两句:“注意拿碗的手势和节奏,你的表演要跟音乐融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组建的地方杂技团,重庆杂技艺术团也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杂技比赛的院团。从1951年建团以来,该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族杂技艺术的优良传统,创作出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剧节目,首创了“蹬伞”(轻蹬技)“蹬人”(平衡造型)“双爬杆”“女子排椅”“晃板跷碗”“十字钢丝”“蹬鼓”等节目,先后获得国内外杂技金奖奖牌16枚、银奖11枚、铜奖4枚,以及编导、表演、音乐等单项奖80多项,可谓是将国内外众多杂技大奖都收入囊中。

团里的魔术表演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国内就已相当有名,但由于市场环境和观众审美的变化等原因,该团一度处于魔术人才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创新,是让这一表演重现荣光的唯一出路。

2012年,团里决定返聘已退休的魔术演员担任老师,大胆尝试让杂技演员转行,零基础学习魔术。经过艰辛的探索与实践,魔术节目《伞丛扇影》于2013年获得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魔术组金奖、编导奖、表演奖;2014年,该节目又获“中国好魔术”全国魔王争霸赛暨国际大魔术师杯邀请赛国际组金奖。在经过反复打磨和修改基础上,《伞丛扇影》在美国举行的2018IBM国际魔术大赛上,包揽金牌、金奖、最受欢迎奖三大奖项,打破了该项赛事自1922年以来无一团队包揽3个金奖的纪录。

“杂技包容度很大,可以嫁接舞蹈、戏曲、话剧、声乐等,能起到烘托的效果。”陈涛告诉记者,除了对节目进行创新外,“创作杂技剧是我们近年来的再一次创新。”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庆杂技艺术团将小说《一双绣花鞋》搬上了杂技舞台。在创排过程中,该团打破许多原有的杂技节目编排和表演模式,合理融入现代戏剧的表演元素和电影蒙太奇手法,并在充分发挥杂技演员特有的肢体动作优势的同时,综合运用声、光、电、影等技术,通过不同凡响的舞台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探索

杂技秀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6月19日,在重庆国际马戏城,当舞台上10多名演员依次跳上同一辆自行车,摆出孔雀开屏造型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惊呼声。当晚,这里上演的是杂技秀《极限快乐Show》,鼓掌、有节奏地互动、惊呼……演出把现场观众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

这是重庆杂技艺术团针对国内外游客和重庆市民量身打造的一台驻场演出秀。整台演出以“极限”和“快乐”为主题,70分钟的演出汇集了该团近年来多个国内外大赛金奖、金牌节目,通过演员们超越极限的高空皮条、自行车技等炫酷表演,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激动人心、惊险刺激的极限艺术体验。

2019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重庆杂技艺术团开始实行团场合一的运营模式并推出了杂技秀《极限快乐Show》。

“杂技是一门富有时代感的艺术。进剧场看杂技,观众期待看什么?‘绝活’是关键,但不能只有‘绝活’。”在谈及打造《极限快乐Show》的初衷时陈涛认为,他们首先思考的是如何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期待。为此,他们先后到上海、北京等地,对全国的驻场演出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同样的杂技、同样的演员,经整体包装后,演出赢得了高票房,演员也获得了高收入。这给我们很大启发。”陈涛称,该剧一经推出,口碑持续走高,不到三年时间,已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剧目,甚至还有不少外地观众拖着行李箱直接来到这里,其中不乏许多“二刷”“三刷”观众。迄今该演出已上演近1000场,接待观众60余万人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晚上有驻场演出,白天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每到活动日,重庆国际马戏城就会迎来身着校服的孩子们。他们走进排练厅,学杂技技巧、观杂技剧目,沉浸式感受杂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目前,该活动已开展近200场,接待中小学生20余万人次。

事实上,这也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之举。2019年,团里率先在全国专业文艺院团中探索出“互动体验+现场观演”的艺术研学模式,打造全国首个以杂技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研学基地,让更多学生走进马戏城,体验杂技之美,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持续开展驻场演出及研学活动,不仅实现了剧院资源的有效转化,也探索了一条适合重庆杂技艺术团发展的新路子。”陈涛认为。

传承

“永不服输,突破自我”是杂技的内核

在采访中,“传承”二字被陈涛反复提及。“一个节目要作为传统保留节目延续下去很不容易。”陈涛坦言,多年来,重庆杂技艺术团能够在国内外赛场上受到尊重与承认,并且拿回多个奖项,就是因为他们在创作每一个作品时,都注入了新的思想意识、创新理念以及高难度的技巧。

就拿《仙豆》来说,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仙人摘豆”的独特艺术风格,还借鉴了西方魔术技术。在深圳举行的金菊奖总决赛中,评委们一致认为《仙豆》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颠覆性的表现方式,让古老的中国戏法焕发出新的魔力,是一部根植于传统戏法而立于现代魔术的优秀作品。

“FISM总决赛是全世界魔术人最向往的赛场。哪怕是能在那里亮个相,都是演员艺术生涯的一个高峰。”陈涛表示,杂技表演反映了人类战胜自我的本能,永不服输、突破自我,这是杂技艺术的内核。“这也是我们坚守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创新与突破,不变的是永远的初心。”

(记者 刘一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