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先后发生西江、北江、韩江编号洪水,6月19日以来北江发生第2号洪水。受连日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北江干流水位持续上涨,北江干流石角站预计于6月23日前后出现超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20000立方米/秒),为有数据记载以来北江下游最大洪水,截至6月21日19时,全省有53个河道水文站水位超警。珠江防总于21日22时将水利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省防总于21日19时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省水利厅于21日19时将水利防汛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22日晚,记者连夜赶到了受洪水影响较严重的英德市。

近千英德群众“住进”体育馆

22日上午10时,英德城区北江水位达35.91米,超警戒水位9.91米外,英德市区一片泽国。许多英德群众的家园转眼变成了一片汪洋:河道消失不见,农田农作物几乎被全部冲走,居民区变成水泊一片、房子只剩屋顶,昔日的校园也只有操场上的篮球架在水面上“探出了脑袋”,就连英德的地标文峰塔也好像孤零零地插在了茫茫水面上……

面对接连而至的汛情,英德市的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与暴雨竞速的“安全保卫战”。

大站镇位于北江与滃江汇合处,与城区一河之隔。连日强降雨导致大站社区、江南村、大塘村、景头村、波罗坑等7个行政村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淹,是重灾镇。该镇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配齐防汛物资,组建了一支由镇村干部、村小组长公安干警及志愿者近300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下沉到村(社区)一线巡查、实时分析水情、会商措施、研究方案及时组织疏散转移村民4000多人。

英德市体育馆是转移群众的其中一个安置点。记者连夜赶到这里时,看到已有不少群众躺下休息。安置点为群众准备了床、枕头、被子、食物和水等物资物品,更有志愿者将物资逐一派发给有需要的转移群众。此外,安置点还设置了医务室,为身体不适的群众进行诊疗。据了解,这里主要是安置英德市区城南片区受洪水影响的市民,人数近1千人。

离开了英德体育馆,记者看到虽然目前洪水已经渐渐退去,但仍有突击抢险队员在加固堤围,丝毫没有麻痹大意。突击队员小陈说,自己已经和其他队员在抗洪抢险工作第一线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目前虽然洪峰已经过境,但仍然和全市群众一起构筑防汛救灾防护堤,尽最大努力把水灾损失降到最低。

洪水过后韶关全力清淤消杀

另一个受洪水严重影响的韶关市,在今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到6月2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847.2毫米(全省最多),历史同期偏多1.9倍,突破历史极值,各县(市、区)“龙舟水”均刷新当地历史纪录,翁源县新江镇录得全市最大累积雨量1652.7毫米。

目前韶关前汛期降水基本结束,截至22日18时,武江和曲江城区内涝基本消退,韶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随即开展全面清除城区道路淤泥和杂物工作,有序组织全市一线环卫工人进行清理,对市区大街小巷的垃圾、河道的淤泥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杀、消毒。

记者从浈江区城管部门了解到,辖区内约710名环卫工人日以继夜进行全区域的清理,在积水严重的南郊路段加大人手和物资,约300名的环卫工人进行清理消杀。社区党员干部、居民和志愿者也纷纷走上街头,利用铲车、洒水车等各类大小型设备,采取人工清理和机械冲扫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全力开展房屋、道路清淤清障工作。

记者另外从广东省水利厅获悉,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19日以来省水利厅科学调度乐昌峡、飞来峡、湾头等13宗水工程控泄拦洪、削峰错峰。全省各地市水利部门累计派出6500多个工作组共约3.2万人次,出动约5万人次巡查水库1.5万宗次、5.5万人次巡查堤防5.7万段次。

(记者 严俊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