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糯、香、甜——如果您在南普陀素菜馆、味友餐厅吃过这样优质口感的芋泥、芋头煲,很有可能,您口中的芋头食材,就来自集美区灌口镇的田头村。

田头村种植仙景芋历史悠久,在清朝光绪年间已有记载,至今百余年。这里种出的芋头口感好、香气足,常常供不应求。

作为我市为数不多的纯农业村庄之一,田头村以芋头为支点,撬动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解锁了乡村振兴的密码。全村350余亩芋田年产量约450吨,每年为村民带来约360万元的收入,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甜头”。

规模化种植销售

芋头远销海外

在田头村仙景芋集体种植场,今年3月底才种下的芋苗,如今茎叶高度有不少已超过一人高,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

“别看叶子长得这么高,这时候的芋头个头还小呢,才六七两!照顾得好了,到11月收成的时候能长到三斤重。”村民黄奕成是这里的种植负责人,他和十余名芋农一起背着喷灌器,灵活地穿梭茎叶间,照料着芋头。“因为有着独特的沙壤土和纯净的山泉水,我们田头出产的仙景芋品质好、含糖量高,外面的芋头卖一斤3元,我们能卖到一斤6元。”说起家乡的特产,黄奕成满脸自豪。

田头人很早就做起了芋头的经济文章。田头村仙景芋集体种植场工作人员王世聪说,2001年,田头村成立仙景槟榔芋种植场,并注册了仙景芋商标进行品牌化推广。仙景芋的名声越发响亮,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在政府的支持下,聪明的田头人还成立了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村民的仙景芋、地瓜、土豆等农产品收购来,粗加工后统一销售。

搭乘乡村振兴的顺风车,2019年,田头村进一步成立了仙景芋集体种植场,作为集体经济项目,通过流转土地、雇佣农民种植、技术指导、统一包装销售等方式,以现代企业模式进行规模化种植和销售,还注册了绿色食品商标。

“目前,种植场共有2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仙景芋,根据需要雇佣农民来耕作。不时有科技特派员来指导我们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王世聪说,在专业化管理和品牌化推广之下,仙景芋的价格一路走高,收购价从最初的一斤1元涨到一斤6元,仍然供不应求,村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但田头人仍在不断改良芋种——村里专门开辟了一块仙景芋种植试验田,与厦门医学院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实验室合作研究芋头种苗脱毒技术,推动芋头品种改良试验和扩大规模化种植。目前,村里还着手建设水利设施,将沟灌改为滴灌,改善灌溉方式。

打通上下游

芋头带动产业发展

将仙景芋去皮后削丝蒸熟,捶打成泥加入白糖,揉成丸状,裹上面包糠下锅油炸……在田头村裕真顺康饮食店,老板娘蒋玉真为客人端上一道炸芋丸。食客趁热咬开酥脆的皮,内里香甜软糯。

饮食店今年才开始营业,主打本地特色,以线上订单为主。随着名气渐大,来自岛内的订单比岛外的还多。蒋玉真说,她参加了直播培训课,下一步还将尝试直播带货:“希望通过特色美食,更好地把我们田头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田头。”

“围绕仙景芋等农产品,田头村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打造形成有田头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田头村两委干部林燕秋介绍,除了推动形成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田头村努力探索观光休闲农业新模式,举办了芋头文化节、乡村健康跑采摘芋头等活动。“接下来,田头村将打造仙景芋IP,以农带旅,吸引更多人来田头休闲观光,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成就,也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上古的红豆杉,悠悠的双龙潭,仙景的芋香,飘逸大洋彼岸……”走在田垄上,林燕秋哼起了《田头之歌》。她说在村里,这首村歌人人都能哼上两句,她也相信,伴随着《田头之歌》的优美旋律,仙景的芋香还将从这片土地飘向更远的地方。

来过田头村采访许多次,这次来,我发现田头村变得“年轻”了。带我们采访的村干部林燕秋是位“90后”姑娘,性子雷厉风行,脑子里装着许多新想法。其实,田头村种植芋头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受到耕地地形环境限制,这里的种植条件不适合引入大型机械,因此产量有限。如何让古老的仙景芋玩出“新花样”?这成了包括林燕秋在内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发力点。

林燕秋是土生土长的田头人,之前从事的是旅游行业。去年底,村两委完成换届,她顺利当选,回到熟悉的家乡。田头村的干部都很年轻,村两委成员年龄最大的42岁,平均年龄也就30多岁。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干事创业的激情,越来越多像林燕秋一样的青年回到农村,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办法。

全链条销售、直播带货、文创市集、DIY研学营、农耕体验游……在年轻一代“领头雁”的带动下,这些“新词”开始进入田头村的未来发展规划。就在几天前,田头村刚刚迎来一批“网络大V”——自媒体博主、电商企业来到村里,推广乡村游、仙景芋。林燕秋说,除了打造好仙景芋IP,她还想要积极推广本地优质大米,同时进一步开发乡村旅游动线和农耕体验游产品,用自己过去的职业经验助力田头深挖文旅资源,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 黄琬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