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基于3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70万个亚米—米级目视解译样点数据以及野外监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大尺度遥感自动提取高山树线的方法,并成功获取了绵延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脉高山树线分布图。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作为树木分布的最高海拔界限,高山树线被认为是高海拔地区气候变暖的指示器。喜马拉雅山脉拥有全球最高海拔树线,是检验与发展高山树线分布理论的理想场所。然而,“当前,我们仍缺乏对高山树线分布与形成机制的系统认识。”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汪涛坦言。

研究显示,喜马拉雅山脉树线平均海拔高度为3633米,东部地区树线高度比西部地区高800米左右;东部地区大部分树线位置与生长季年均温为6.4℃的全球树线等温线大体重合,而中西部地区近93%的树线分布在全球树线等温线以下。

“我们发现,人类活动是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树线分布偏离全球树线等温线的关键驱动力,而干旱和人类活动则是导致西部地区树线偏离全球树线等温线的主要因素。”论文第一作者王晓昳说,这项研究为准确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喜马拉雅山脉树线呈现的异步性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假说,为高山树线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思路,发展与丰富了200年前德国科学家洪堡首创的高山树线分布经典理论。

基于此,研究人员预测,到本世纪末,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地区树线预计爬升140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树线变化相对较小,仅爬升45米和6米。汪涛表示,这项研究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直接科学依据。(陆成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