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年中大促来袭,物流行业也快速开启“618”模式,迎来快递配送高峰。然而不少消费者在收取快递时发现,包裹上总是贴着印有“先别扔!扫码抽取5.87元”“随机奖励2箱牛奶”“扫码抽取2袋大米”等内容的二维码,看上去颇为诱人,但扫描进入后发现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拉人助力、下载App等才能领取“免费”商品。这些像“牛皮癣”一样的二维码小广告,是商家噱头还是陷阱?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扫码领奖扫出了什么
“今年各大电商的‘618’活动来得早,最早一批抢购的商品这两天刚好到货。”6月2日,太原市民刘歆来到小区旁的菜鸟驿站领取快递,她注意到快递外包装上贴着印有“扫码抽取2瓶洗手液”的二维码。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刘女士扫描了二维码,进去后发现是名为“取件福利社”的抽奖转盘,但多次尝试也未能抽中二维码上承诺的奖品,只抽到了“360G超大流量卡”“免费领取英语课”等优惠券。“洗手液只是噱头,实质就是为一些App引流的广告。”刘歆说。
在收取快递时,不少消费者都看到过类似的二维码小广告。记者走访太原市的几家菜鸟驿站,随机访问了100位市民,其中九成消费者的快递包裹上都印有此类小广告:“扫码抽大米”“扫码返现8.8元”“先别拆,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同时配有一个二维码,这些信息大多打印在快递面单上,也有的印在菜鸟驿站的取件码上。多数受访者表示,这种看似零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参与。
“扫码领福利”没那么容易,稍不留神,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被“套路”。记者连续扫描了几个不同快递公司包裹上的二维码,虽然每次弹出的界面各不相同,但多数都会跳转至“幸运转盘”的抽奖环节,奖品设置有“话费”“牛奶”“大米”“随机红包”“幸运福袋”等。经过多次尝试记者发现,抽中的均为“话费”和“幸运福袋”中的流量卡,且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充值会员后才能领取。甚至有的名为“免费领红包”,打开后则直接跳转至某App下载页面,需要不断邀请好友助力、购买指定商品,才能获取抽奖机会,多数消费者不仅没能提现,钱包还被“套路”。
更让消费者糟心的是,“领福利”不容易,还可能把个人信息泄露了。在采访中,一些扫描过二维码的用户表示,领取红包中多次出现索取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等信息的情况,之后没多久,手机上就开始频繁接到骚扰电话,内容包括保险、网贷等。
谁盯上了快递包裹
那么,这些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广告到底是谁贴上去的呢?几家菜鸟驿站工作人员均表示,二维码广告网点控制不了,来自打单系统自带的模板。“不要扫,是骗人的。”来派送快递的顺丰速运派件员提醒记者,不必理睬此类福利,没听说有人扫出礼品。但他表示,快递盒上的广告不是他们贴的,送到网点的时候就有。
采访中,从事微商近8年的市民薛海告诉记者,部分电商平台为了帮助店铺提高发货效率,打通了店铺与快递公司的发货系统,商家在系统内输入发货地址后,就能直接打印快递面单。但这些发货系统大多有默认广告选项,让不少商家在打印快递面单时会自动印上广告。“有多位买家反馈时我才知道,发货的快递单上出现了虚假广告,后打电话联系物流服务商才取消。”薛海说。
在深圳从事广告业务的晋城小伙陈靖透露,利用iPhone相机自动检测功能就可识别二维码来源。记者用手机识别了多件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其分别来源于菜鸟、快宝公司等。“快递内部及外部包装上的广告,统称面单广告,此类广告投放一般由快递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打印系统和广告公司合作完成,可以向快递公司源头投放,也可根据不同节点、活动区域投放。”陈靖表示,这类广告一般借助抽奖、拉新等方式提高关注率,达到推广软件的目的。
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快递广告”等关键词,发现有大量相关招商广告,点击招商网站,不少广告公司均明确标明提供“快递单打印面单广告”。“群体定位精准,投放与收益成正比。”一家快递广告招商网站中如此描述,通过招商网站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从广告商处了解到,一般有普通投放和精准投放两种选择,价格从0.8元~2元/张不等,可以勾选针对性投放广告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同时,除了在快递单上贴二维码,也可以在包裹中放入宣传纸张。
如何避免快递单广告陷阱
“快递是我的私人物品,怎么可以随意张贴广告?”对于未经消费者同意在包裹上张贴二维码广告的行为,不少市民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
北京市汇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琴认为,购物成功后快递及其包裹的所有权归消费者,快递公司、商家以及第三方打印平台未经授权而乱贴广告的行为侵犯了该包裹所有人对包裹外包装的收益权。但对于商家、快递公司等是否能够在包裹上贴广告,尚未出台具体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果消费者因虚假广告造成损害的,可以对广告主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要求广告发布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针对快递单上的“牛皮癣”,省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张佳提醒消费者,“免费抽”“待领取”“1元抽”等“福利”并不能确保其活动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看到这类广告需谨慎,不要轻易扫码。“免费抽”类小广告创造了一个低门槛的获利方式,契合了大多数人“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没啥损失”的心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戒备心。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多留几个心眼,遇到各类天降的“好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自觉抵制金钱诱惑。
朱琴建议,消费者要加强对此类广告的辨识能力,确保自身信息安全;广告主、电商平台、快递公司等快递面单广告产业链各方主体,应严格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广告内容审查机制,加强对广告内容审查;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快递面单广告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