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井景区前,沙洲坝镇八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进行红色小导游培训。

盛夏时节,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镇沙洲坝村古樟成荫,蝉声响动。沿着村里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一直向前走,一口老井呈现眼前。井边,身着红军军装的讲解员在几名游客的簇拥中,将这口老井的故事娓娓道来——

“1933年,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沙洲坝住过。见乡亲们吃水难,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这儿挖了一口井,现在大家都叫它‘红井’。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里,讲的就是这口井……”

沙洲坝村位于瑞金市西北郊,距市中心约3公里,全村共2962人。村内有“红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泽东旧居)等多处革命旧址。昔日红色足迹遍布,如今又有哪些新的变化?沙洲坝村党总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用一次次强班子、惠民生、兴产业的实践激活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为沙洲坝村书写了新时代的振兴答卷。

筑牢堡垒 聚起“雁阵”

“我爷爷是红军。我父亲叫杨大毛,这名字是毛主席给他取的……”在沙洲坝村的村史馆中,红军后代杨小春在几位游客面前说着父辈往事。近年来,沙洲坝村党总支依托红色名村建设工作,牵头梳理村情村史,建起村史馆、红色大讲堂、红色书屋,同时组建红军后代讲解员队伍,联合沙洲坝镇八一希望小学培养红色小导游,助力沙洲坝村红色阵地创新发展。

阵地“靓”了,队伍更要强。如何选优配强红色名村的村“两委”班子?沙洲坝村采取能人回引、建立人才储备库等方法扩充“雁阵”,打造一支年富力强、有干劲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今年36岁的杨航之前开办过运输公司,生意做得不错。2014年,镇党委、村党组织和群众代表找到杨航,动员他回村参加村“两委”竞选。

“当时开运输公司,年收入能有200万元,说要回村,确实有些不舍得。”杨航坦言。考虑再三,他最终决定回村。2020年,杨航当选沙洲坝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现在看来,我当时的选择没错。咱们村红色旅游资源这么丰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了,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很有成就感!”杨航告诉记者。

如今,通过回引人才扩队伍,沙洲坝村“两委”换届后平均年龄由之前的53岁降至43.16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了33%。与此同时,沙洲坝村还为村党组织建立了人才储备库,将人才分为劳动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生产经营型等不同类型,目前“在库”人员共989人。

“雁阵”壮大了,队伍质量也要跟上来。近年来,沙洲坝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专题业务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共建活动等,邀请专家授课,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今年参加过不少培训讲座,有民法典普法课堂,还有红火蚁防控技术培训等等。这些实用知识我们先学好,到时候才能给全村老表做好示范。”沙洲坝村党总支组织委员杨爱民告诉记者。

产业进村 落地“生金”

“以前红军来我们沙洲坝都很亲切的,帮老表挑水、干农活……”在沙洲坝村党员、红军后代杨衍洪开办的餐馆里,杨衍洪不时地向前来用餐的游客们聊起过去的故事。“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的,现在我又讲给来这里吃饭的人。”杨衍洪笑着说。

2008年,杨衍洪在村里开办了这家餐馆。随着村中游客量的不断增加,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如今,有10余名本村村民在餐馆就业,每人月收入可达3000余元。

杨衍洪是沙洲坝村的党员致富带头人之一。近年来,沙洲坝村党总支创新提出“红色+”理念,通过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设立10位党员致富带头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学”主题,带头丰富村中红色旅游业态。2020年,沙洲坝村整合6295万元资金打造红井步行街,并在村党总支带领下对外出租店铺打造红色餐馆、剧场、书屋等。“红色文化旅游节期间,我们这条步行街人气爆棚,每天能接待2万多名游客!”杨航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步行街每年光是靠店铺租金就能为村里带来36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们还能在街上开店摆摊,既能收租又能就业增收,拿两份收入!”

6月初,在离红井景区不远的杨梅基地里,前来采摘杨梅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两年村里的游客多,我们基地的杨梅每年都是全部售罄。”基地负责人杨瑞昌告诉记者。这片杨梅基地,是村委会副主任、老党员杨照春几年前领着几位村民一起建起来的。眼见着红色旅游引来不少游客,杨照春就和几位村民合计着把村里的350亩集体山林承包下来种植杨梅树,发展采摘业。如今,杨梅基地已成为沙洲坝村的特色水果“名片”,同时带动全村50多户村民在基地就业增收,杨照春也被评为“全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探索“党员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沙洲坝村发展杨梅、柑橘等采摘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近日,沙洲坝村党员干部又“试水”直播带货,通过乡村振兴直播间销售沙洲坝粉干、精品蔬果等特色农副产品,带动23户村民户均增收2.2万元。

民生接力 薪火相传

临近傍晚,沙洲坝村的村民活动广场热闹起来。村民们三两成行,有的手里提着录音机等待着跳广场舞的同伴,有的扇着扇子搬着小板凳过来唠家常。

“以前村里没有路灯,路又窄,晚上走路都不安全,哪能搞得了这些活动!”提起村中的发展变化,杨爱民感慨道。

对曾经摸过黑、走过窄路的村民而言,近十年间,沙洲坝村有了不少可喜的新变化。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同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项项政策,为包括沙洲坝村在内的赣南苏区画下了精准的发展路线图。

“国家一直惦记着我们革命老区的发展,出台了好多政策,都是实实在在的!”杨照春告诉记者,“有了这些好政策,我们肯定要带头落实好。”52岁的杨照春曾任沙洲坝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起当初和全村党员干部一起奋斗的经历,老杨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安装路灯,有的村民说挡了自家风水,不同意安装。我们几个党员干部就去村民家做工作,跑了好几趟,最后才把大家说服了。”说起村里的太阳能路灯,杨照春回忆道。在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沙洲坝村的一盏盏路灯亮了起来,路也宽了起来。“以前村里路窄,只有一到两米宽,还都绕来绕去,去市区办事要走个大圈。”杨爱民告诉记者,“后来搞路面扩建,要征用村民的地,村里的几个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里做工作,才有了现在的‘村村通’‘组组通’。”如今,沙洲坝村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硬化道路、入户路5.6公里,改造排污排水沟985米……每一项可喜的变化背后,都离不开沙洲坝村党员干部“说破嘴皮”“磨破脚底”的不懈付出。

一场场民生接力,在红色土地上薪火相传。2021年,沙洲坝村用村集体征地补偿款中的1200多万元预留资金在村中建设红井书院,并通过公开招标租赁给瑞金市私立英才学校,2021年9月已投入使用,目前通过收取租金,可为全村带来54万余元的村集体收入。村集体“腰包”鼓了,沙洲坝村党总支开始计划为村民带来更多福利。杨航告诉记者,2021年底,村党总支召开会议,初步计划利用红井书院带来的村集体收入为全村496位60周岁以上老人代缴医疗保险费,今年下半年,将通过以“四议两公开”形式全面征求村民意见。“今年我们还打算修缮村里破损的灌溉水渠,解决危旧房的安全隐患……要做的事还有不少!”杨航说。

如今的沙洲坝村,粉墙黛瓦层叠有致,红井步行街穿村而过,将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串点成线。2020年,沙洲坝村被中组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2021年,沙洲坝村党总支被评选为全省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在全村干群共同努力下,沙洲坝村捧回了一块块亮眼的牌匾。汩汩而出的红井水生生不息,映照着出一代代党员干部在红色土地上重叠、延伸的奋斗足迹,也将继续见证沙洲坝村迈向振兴的坚实步伐。

(记者 刘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