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进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白墙青瓦的民居错落有致,柏油路宽阔干净,空气中酒香浓郁,村口“美丽岩博”4个字格外引人注目。


(资料图)

这看似普通的4个字背后,是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21年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让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逆风翻盘的故事。

余留芬 (摄影/程洁)

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村集体经济为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三分之一的村民挣扎在“温饱线”上——这是2001年的岩博村。

那年元旦,在原村党支部书记肖直庆的举荐下,余留芬接过了岩博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9月成为村党委书记)的重担。肖直庆选她并非没有原因,她开过饭馆、小卖部,是村里第一个修砖房的人,全村数她脑子最活。

肖直庆看好她,可村民们却不这么想。

“岩博村什么时候轮到女人当家?”“男人都做不成的事情,她能做成?”余留芬第一次召开群众会讨论修路事宜,就遭到不少村民的质疑。

群众会虽然开得不成功,但余留芬却越挫越勇,暗暗发誓“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岩博村供图

几经周折,余留芬在上任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顺利推动了通村路的修建。缺资金?她自掏腰包拿出4万元垫上;缺劳动力?她和群众一起抡大锤。历时3个月,岩博村的通村路修通了。

路通了,发展也要跟上。

当时村里没有太多资源,余留芬将目光瞄准了早已转包出去的林场。然而赎回林场要23万元,这对当时的岩博村来说无疑是笔“巨款”,资金筹集是最大的难题。经过与村干部共同商议,最终余留芬又自掏腰包拿了4万元出来,借了5万元,再通过抵押贷款,才赎回了1480亩林场。

2002年,在林场赎回后,经营林场获得的收入不仅还清了借款,还盈利8万元,积累了岩博村创业的“第一桶金”。

2004年,余留芬将目光放到了酿酒上。岩博村历来有酿酒传统,但当时销路不畅,村民更愿意外出务工或者挖煤。村里开会时,余留芬提议把小锅酒发展起来。令她没想到的是,大家对这个提议并不“感冒”,普遍认为挖煤更赚钱。

“酿酒是绿色产业,酒可以卖,酒糟可以喂猪,部分村民还能因此就业。”余留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与会人员详细分析了酿酒产业的好处。

余留芬的提议,最终获得大家的支持,在岩博建起了有地方特色的小锅酒厂。

岩博酒厂

自此,岩博村拉开了发展酒产业的序幕——2012年,随着岩博村酒厂的扩建,岩博酒业迎来了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实现每年近亿元增长的“五连跳”,岩博村人均年收入达3.3万元。2021年,岩博酒业出品的“人民小酒”全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

岩博酒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村民就业。目前,岩博酒业全年长期在册员工850名,为盘州市周边提供近900个就业岗位,其中近356名职工为联村或周边村民。

一直以来的艰辛付出,让余留芬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余书记功不可没!”村民查应国表示,2016年以前,他一直在外跑运输,辛苦不说还顾不了家,听到村里发展起了产业,他欣喜地回了村。在余留芬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贵州盘州市淤泥岩博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已步入正轨,仅去年就入账60多万元。

21年风雨兼程,余留芬用无悔付出换来了现在的“美丽岩博”。作为一名乡村振兴的实干者,立足长远,她还有更多打算:“接下来,我将以把岩博村打造成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为目标,做好岩博村各大产业的衔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编辑 龙飘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