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光明日报》专栏《这些年,我们创造的奇迹》的开栏文章,经报社授权转发。


(资料图片)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最新数据表明: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1米。也就是说,随着调水调沙持续实施,黄河“地上悬河”的历史正在被改写!

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旅游区附近拍摄的黄河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破碎,夏秋暴雨集中,因而,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为了束缚河道,人们只好不断加高堤防,黄河成为“地上悬河”,两岸人民头顶犹如放置了一个硕大的水盆。

解决黄河淤积,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也是世界级难题。新中国成立后,水利专家们殚精竭虑孜矻探索,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妙方——修建系列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调水调沙,就是通过‘人造洪水’,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力,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说,“科学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300多场实体模型实验,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而成功的关键,是2001年年底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

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控制着黄河流域91%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2002年,小浪底水库启动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其后,逐渐形成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先是小浪底水库泄放蓄水,冲刷下游河道、腾出库容;然后,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

小浪底水库正在泄洪(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尚昆仑 摄

“当河道中的挟沙水流与库区清水相遇,由于前者的密度更大,挟沙水流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形成‘异重流’,最后从坝底排沙出库。”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研究室主任李圣山解释。仅2022年,采用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黄河在汛前和汛期就实现了两次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共排沙1.566亿吨,输沙入海0.714亿吨。目前,黄河上中游正在加快古贤、黑山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以持续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

小浪底水库正在泄洪。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21年来,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刷深,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每秒180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水畅其流、排沙入海,彻底让‘河淤堤高,人沙赛跑’的千年险局成为过去!”李圣山的话里透着自豪。

据悉:因为解决了旷世难题,“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因此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

来源:《光明日报》(2022年12月29日 01版)

相关阅读

ISBN 978-7-03-070329-3

作者:胡春宏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1

本书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之课题“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策略”(2016YFC0402408)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基于项目对黄河流域未来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围绕黄河水沙平衡、水沙调控阈值和黄土高原治理度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近70年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研究了维护黄河健康的水沙调控阈值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度,探索了未来黄河防洪减淤与水沙调控的新模式,提出了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加快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降低潼关高程、改造下游河道、相对稳定河口流路等治理保护措施。

ISBN 978-7-03-073248-4

作者:王煜等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丛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0

本书由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制定与运用评价、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原理方法与技术、变化环境下黄河分水方案优化研究三部分构成。书中揭示了基于水-沙-生态多因子的流域水资源动态配置机制,创建了统筹公平与效率的流域水资源均衡调控原理,研发了流域水资源与动态均衡配置方法与模型系统,优化提出了分阶段的分水方案调整建议,为提高流域水资源规划及水量分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ISBN 978-7-03-072022-1

作者:王煜等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丛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7

本书面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以黄河流域作为环境剧烈变化和缺水流域的典型代表,围绕变化环境下流域水资源供需演变驱动机制、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理论、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耦合机制与协同控制原理三大科学问题,以实现2030年前减少黄河流域缺水量10亿~20亿m3为攻关目标,突破了具有物理机制的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高效输沙精细需水预测技术,创新了统筹效率与公平的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调控理论方法,创建了复杂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技术与方法,发展了缺水流域水资源动态均衡配置与协同调度理论体系。本书的研究成果已在黄河流域分水方案优化和水量调度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开展了业务化应用,直接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实践。

ISBN 978-7-03-072021-4

作者:彭少明等

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及综合调度关键技术丛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4

本书明晰了水沙电生态对水库调度的过程响应,揭示了多目标间的互馈作用与耦合机制,构建了梯级水库群多维协同控制原理, 提出了梯级水库群系统优化的方向性引导参数,研发了多时空尺度嵌套和多过程耦合的黄河梯级水库群水沙电生态多维协同调度仿真模型,建立了黄河梯级水库群多维协同调度的规则与模式,为提高梯级水库群调度综合效益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ISBN 978-7-03-073341-2

作者:姚文艺,申震洲,侯礼婷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2

本书是以作者多年来承担的有关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水沙实体模型试验研究的国家级、省部级相关科研计划项目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为基础撰写而成。全书系统论述了水沙实体模型一般设计理论、方法与量测技术,河型变化段河道实体动床模型设计理论与方法,河道实体动床模型“人工转折”设计理论与方法,河道实体动床模型“松弛边界”试验理论与方法,土壤侵蚀实体模型模拟理论与技术,以及研发的实体模型模拟技术的应用实例和对河床演变、河道整治规律与原理的认识等。

ISBN 978-7-03-072041-2

作者:尹瑞平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4

本书围绕黄河上游宽谷河段入黄风沙运移机理、途径、量值及河道淤积成因存在的分歧与争议,以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为典型研究区,在点、线、面尺度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分析黄河沿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河道边界界定标准的确立;揭示沿岸起沙风规律与沙丘蚀积趋势,明确不同下垫面风沙输移过程,阐述宽谷河段的淤积成因;以河道为风沙输入输出基准,在明晰沙尘水平与垂直输移过程及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入黄风沙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入黄沙量。同时,基于对不同固沙措施效益监测和分析,结合对传统风沙治理措施、材料、参数的系统梳理,本书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入黄风沙的防治技术与对策。

ISBN 978-7-03-071214-1

作者:吕世华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3

本书详细介绍黄河源区陆面过程与气候环境综合观测网络以及相关研究成果。首先,利用观测资料分析黄河源区积雪、冻土、湖泊、草地等典型下垫面的水热交换和边界层物理过程;再在此基础上改进了陆面过程模式中有关黄河源区土壤质地(砾石、有机质等)、土壤冻融、积雪和湖泊等参数化方案和陆面过程模拟,最终揭示了黄河源区陆气相互作用特征、影响和机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ISBN 978-7-03-069756-1

作者:苗长虹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2

本书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国家急需研究的重大命题,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黄河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资料,综合运用资料整理、统计分析、莫兰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面板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指标构建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耦合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发展战略定位、流域范围界定、空间组织策略、跨界合作模式、体制机制创新等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各城市的战略发展决策提供支撑。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