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团市委、市志联举办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宣传活动,来自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张昕月介绍了“银龄伙伴”公益行动。据了解,这项行动期望将志愿服务聚焦于养老领域,通过“银龄伙伴”志愿者的点滴小事,持续化解老年朋友生活中的困难。

“在疫情期间,‘银龄伙伴’们用小事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张昕月表示,“老年人群体面临着自己独特的困难,从日常生活小事比如手机不会用、说明书看不懂,到偶尔的孤独情绪、对于疫情的焦虑等。这些小问题,有时不需要太多高精尖的技术,也不需要科班出身的专家,只要有人能够伸出援手,愿意为他们做一些小事,对他们而言,就是非常大的帮助。”

2021年夏天,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志愿者陪同家庭医生上门给老人测血压。受访者供图


(相关资料图)

2021年,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市民政局指导下发起“银龄伙伴”为老志愿服务公益行动,社区中的低龄老年人们率先成立银龄伙伴团队。他们有的成立了老党员志愿服务队,有几个热心大姐干脆自发组成了社区助老队。这些队伍原本就活跃在为老服务的第一线,持续为身边的老邻居们提供帮助。

在疫情之前,这些志愿者们就在坚持开展定期探访、陪伴聊天、代买代办等服务,也有时髦的“老师”,能够教会别人怎么用手机、怎么缴费、怎么购物、怎么打车、怎么挂号等,服务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他们自己也已踏入“银龄”,但依旧在为困难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21年冬天,大栅栏延寿社区养老驿站内,学生志愿者正在教老人如何操作手机。受访者供图

在疫情期间,社区中有很多独居、空巢老人存在行动不便的问题。一位孤寡老人——白阿姨就医需要核酸阴性证明,自己没有能力独自往返核酸检测点,也没有亲属、保姆陪同。她尝试通过购买家政服务解决这个问题,但高昂的价格又让她直打退堂鼓。助老队队员发现了阿姨的困难,安排了邻近的队员,定期轮流陪同阿姨去做核酸检测。在陪阿姨去测核酸的路上,队员也跟阿姨聊天,就这样,带阿姨测核酸成了“定期探访”。

在此之后,又有更多像白阿姨这样的老人成为了“陪同核酸”的服务对象。在“银龄伙伴”们的努力下,原本的出门困难户得以顺利就医、购物。

有老年志愿者行动在前,身怀专业能力的年轻人便紧随其后,如医生们也成立了一支“银龄伙伴健康服务队”。其中的彭大夫深受老人喜欢。

虽然疫情已经持续三年,但每每出现病例,老人们难免心有顾虑。彭大夫就成了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们破除担忧的专业志愿者。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社区医生,彭大夫会在工作时间把老人们常问及的话题记录下来,每隔一周,就在周六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在线上为老人们讲一堂“健康课”。从起初讲基础的健康知识、慢病调理、如何自己在家按穴位缓解症状,到现在讲如何正确配比消毒液、疫情的防护要注意哪些细节。一天晚上,彭大夫在居民群中图文并茂地分享,告知老人们做核酸时要如何张嘴才不至于那么想吐。这一晚,老年朋友们反响热烈,甚至有老人张着嘴自拍,并说看见了、也学会了。

健康服务队让专业技能融入到志愿服务中,带领老年人加深了对防疫工作的了解,从而减轻了他们对疫情的焦虑情绪。这让社区中的叔叔阿姨们深刻记住了这些“银龄伙伴”。

“所以,这就是‘银龄伙伴’。我也期望有更多人能够加入进来,坚持做好小事,成为老人们最好的伙伴。” 张昕月表示。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陈静 校对 贾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