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迎来巨大风口,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具有丰富磷矿资源的贵州也积极抢抓机遇,纷纷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加快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型电池材料,在这条赛道上奋力推进。”1月14日,省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前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1年7月,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黔新工〔2021〕2号)。重点任务之一是培育“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储能或动力电池—梯次综合利用”为代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条;在优化产业布局中,以“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快培育建设磷系正极材料产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民革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前林
(资料图片)
经过多年发展,两大磷化工产业区已集聚了一批磷酸铁和磷酸铁锂材料生产优强企业。目前,这些企业主要使用湿法磷酸工艺,产生了磷石膏和萃余酸。
“在传统磷化工行业中,如何有效处置磷石膏是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在‘以渣定产’政策背景下,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事关磷化工企业未来的发展。”陈前林说,如果采用以黄磷为原料的热法磷酸工艺,可直接将黄磷的化学能在贵州省进行转化利用,可为磷化工企业的发展腾出一定的磷石膏排放利用空间。
据悉,“开阳—息烽”“瓮安—福泉”两大磷化工产业集聚区亦是贵州省黄磷产业集聚区,有效产能近35万吨。目前,黄磷主要以原料的形式销往省外。
“虽然黄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但黄磷炉渣可广泛用于建筑材料行业,目前全省利用率达100%,黄磷尾气也可用于发电和生产化工产品。当用黄磷燃烧生产磷酸时,1吨黄磷产生的蒸汽量与1吨标准煤相当,这些能源可用于磷酸铁材料的生产。”陈前林说。
对此,陈前林建议,加强磷酸铁材料生产企业与黄磷生产企业耦合,鼓励用热法磷酸工艺生产磷酸铁材料。一方面可延长黄磷产业链,提升磷资源的附加值,另一方面,可将贵州黄磷的化学能在本省进行有效转化利用,可大幅降低产业的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促进贵州新能源材料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材料的生产需要大量原材料,实际上,我们可将与磷酸铁生产企业耦合的黄磷企业纳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上游,并在限产限电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助推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陈前林说。
陈前林也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现有黄磷生产企业开展热法磷酸工艺技术改造和改建项目进行必要的支持和资助,助力贵州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肖慧
二审 李劼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