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如何发展研学旅游,让京郊乡村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市政协吴宜夏建议积极发展研学旅游,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研学课程产品和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京郊乡村有“中国地质摇篮”之称的北京西山、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的百花山、有“长城、大运河、周口店”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十大类近百项的民俗文化,发展研学旅游条件成熟,根据市教委发布的中小学研学旅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研学旅游活动原则上在京内开展,也为研学进乡村带来了机遇,市政协委员吴宜夏建议。
吴宜夏委员:充分开发和利用京郊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特色资源,合理贯穿于研学内容,并开发建设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都可以开展的研学课程,推动研学走入乡村,成为北京中小学生“自然和社会的第二课堂”。
据了解,据《北京市研学旅行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北京地区潜在研学旅游市场近100亿元,研学进乡村也成为一大选择。吴宜夏委员建议说。
吴宜夏委员:要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研学课程产品,其中包括开发乡村文化研学产品,利用京郊古村落、古道、传统工艺等文化遗产,另外是围绕地质、天文、生物等生态资源开发研学产品,利用京郊、特别是生态涵养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地质资源,开展自然科普系列活动,策划精品研学产品、研学线路,让北京的孩子来生态涵养区研学旅游。再有是农业研学产品,利用京郊精品农业资源,设计劳动教育体验产品,如农耕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重要性,从而热爱劳动,提升孩子们对乡村的认知度和自豪感。还有是开发红色研学产品,依托京郊红色思想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引入AR、VR、AI等技术丰富展陈形式、展陈手段,打造多样化研学场景。
吴宜夏委员还表示,要打造高品质的乡村研学基地,其中包括推动乡村文化教育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和参与等功能,打造多样化、沉浸式研学场景,鼓励引导打造一批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康体养生等主题的研学旅游综合体,重点扶持具有地域特色、能带动乡村人口就业的研学项目。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