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如何让北京城更“适小”?来自九三学社界的市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马鸿韬建议,丰富儿童公共游乐设施,适小化改造、拓展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马鸿韬说,儿童友好型城市是在第二届联合国人类居住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目前全球已有870多个城市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授予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但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城市获得认证。

“儿童公共游乐设施单调,益智类设施和儿童大运动发展所需设施不足,公园设计之初很少考虑儿童尤其是婴幼儿适应性,在小区,很少见为儿童设置的健身、游乐设施,孩子们也没有玩耍的空间。”马鸿韬说,随着“双减”政策以及二孩、三孩的普及,儿童活动场地及设施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如何推进北京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马鸿韬建议,首先要夯实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地方指导性意见,并将其写入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目前国内尚无明确标准,可聘请有关机构专家、技术团队,借鉴外脑,打造一支专业团队,保障‘意见’能够落实到位。”马鸿韬说,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要有抓手,近期,要丰富儿童公共游乐设施供给,在旅游景区、文化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儿童经常活动的公共空间进行适小化改造,在小区对健身器材等进行改造,拓展儿童户外活动空间。

此外,马鸿韬还建议,要建设示范型儿童之家,在每个街乡建设一个示范型儿童之家,内设儿童阅览区、儿童休闲娱乐区、儿童户外游乐场、儿童临时看护区、谈心谈话区等,以点及面带动全市儿童事业发展,使“儿童友好型城市”成为北京的一张宜居新名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