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玉 向炎涛
3月27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印发《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末,北京将打造5家以上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建立3个以上智能建造创新中心,建立两个以上智能建造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智能建造创新实践基地,打造通州、丰台智能建造产业集群,逐步实现建筑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资料图)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个方案是在北京市大力打造数字经济、落实国家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出台,对于加快北京市经济结构数智化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建造”迎新发展机遇
据了解,作为住房和城乡部公布的24个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的城市之一,北京此次发布的《方案》提出八大类共25项重点任务,包括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创新管理机制、推动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进智能建造标准化建设、培育专业人才等。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试点城市预期目标,未来,我国将形成新型建造方式,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建筑企业,通过科技赋能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北京市在建筑领域拥有央企、地方国企等行业内诸多领军企业,叠加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研发结构,通过产业政策的加持,具有打造智能建造领军企业、智能建造创新中心的优势条件,方案中列出了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董晓宇表示,未来这些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很可能就出自这些通过转型发展的传统建筑企业,也会有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新秀。
“在‘数字经济’战略驱动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造行业加速融合,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中国建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日发布的《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工作方案》,旨在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试点成果。”张家湾设计小镇铜牛园区负责人、北京未来科创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少山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筑业数字化迈向新发展阶段
根据方案,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方面,北京将重点依托张家湾设计小镇,推进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应用,提升BIM设计协同能力,鼓励研发数字设计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虚拟建造环境下的设计、生产、施工全面协同。在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北京将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智能建造企业,建立3个以上智能建造创新中心。
哪些企业最有希望成为智能建造领军企业呢?在郭少山看来,传统的建筑企业有着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项目管理经验,但是船太大,在固有航线上航行的太久,不好掉头。而智慧城市企业的优势在于前沿科学技术的运营更加的纯属,以及对尖端科技的敏感性,但在工程施工经验上就有所欠缺。“两种企业各有千秋。包括未来出现的新公司在内,这一场变革不是某一方就一定可以脱颖而出,独领风骚,而是最会学习,最会吐故纳新的那些企业获胜,成为领军者。”郭少山说。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智能建造仍面临诸多挑战。“北京虽然具备较为充足的培育创新研发能力智能建造企业的土壤,但是在这个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是短板,主要受限于北京的土地资源、环境治理标准高等因素,未来可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布局智能建造产业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把研发环节主要放在北京,制造环节布局到河北等地。该产业将对新型建筑材料、装配式生产设备、装饰装修、工业互联网等行业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董晓宇说。
郭少山认为,智能系统整合难的问题也长期困扰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各分系统都是完全独立的,在硬件系统软件中,算法设计是单独的,从终端、管路到后台服务器和储存都是相对独立的。既没有统一的数据类型、词义规范,也没有完成数据互联。解决此困难,唯有建筑企业给予科技企业最大的包容,积极应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而科技企业也要配合建筑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最大限度的研发和优化。
“在高科技作用下的建筑业,这十年发展效益大幅提升。在政策、技术、产业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建筑业数字化正快速迈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建筑业应当更加注重科技运用,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建设安全性与建筑可靠性,推动建筑业‘更上一层楼’。”郭少山如是说。
(编辑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