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可心

三月的北京,春风和煦,在顺义区李桥镇后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一片忙碌的采收景象。当下基地羊肚菌正处于盛产期,为向广大市民推介这一美味食材,顺义区李桥镇羊肚菌丰收采摘节将于3月25日启动,3月25日-4月上旬,市民可到基地体验亲手采摘羊肚菌的乐趣。

菇棚里,大大小小的羊肚菌像一把把小火炬铺满地,长势十分喜人。“基地今年共种植47个棚的羊肚菌,约50亩地,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单一羊肚菌种植基地,按照当前田间长势,预计可供应北京市场5万斤以上的鲜羊肚菌,占2023年全市羊肚菌总产量1/3以上。”后桥村鑫丽缘合作社负责人晁怀国介绍说。

羊肚菌是世界十大名贵菌种之一,不仅口感鲜嫩清甜,更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煲汤、清炒、红烧、蒸制均有独特风味,颇受市民喜爱。喜爱温暖湿润的羊肚菌,似乎与干旱寒冷的北方无缘,要想在北京本地种植难度不小。随着近年来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设施调控技术的发展,这一设想转化成为了现实。

“从引进种植到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我们花了近十年时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食用菌科科长、正高级农艺师魏金康介绍,北京食用菌产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羊肚菌的引进工作在2013年左右启动。“花了两年时间才成功让羊肚菌在京郊落地,但一开始的产量不稳定,亩产量也不高。”魏金康说,有时候每亩能收500斤,但有时候才100多斤。为了将羊肚菌的生长规律摸清楚,他们将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都罗列出来,比如菌种、温湿度、土壤、节气等,逐一试验。

经历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技术人员不断细化技术方案,在品种筛选、种性活力、土壤处理、外援营养数量与质量、环境调控、催菇育菇等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与探索,成果驯化“北京羊肚菌”特色品种并筛选了WLK等多个高产品种,在京郊建立了多个单产突破1000斤的羊肚菌高产示范田,形成了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和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亩产超千斤高产技术体系。

如今,在北京市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羊肚菌乃至食用菌作为北京市菜篮子的组成部分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产业,每年北京自产大约有30多个品种、约10万吨的食用菌可以供应北京市场,全年均有自产食用菌品种上市。“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开展研究,提升食用菌的单产水平,并且在京郊示范建立规模化的羊肚菌高产基地,产生规模化收益,以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更好地为市民菜篮子稳产保供。”魏金康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