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到了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在漷县镇黄厂铺村,种粮大户张海英每天都会到自家承包地块,走在田间地垄,喷灌声响起,看着返青的冬小麦,张海英不时弯下身,仔细查看小麦生长情况,“目前来看返青状态不错,不过要想高产丰收,还得给小麦吃点小灶。”
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家庭农场返青小麦。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张海英承包的地块面积共667亩,是北京小麦种植大户。冬小麦播种效果良好,但返青后苗情较弱,这主要是受冬季低温、干旱等因素影响。张海英对此并不担心,承包这块土地已经近十年,她今年计划通过“开小灶”的方式帮小麦壮起来。“只有壮苗才能达到高产,往年返青后我们都浇三次水,今年计划浇四次,同时喷叶面肥,并分期使用,以水带肥,让这些营养慢慢达到小麦根系,促弱转壮。”
小麦七分种,三分管,为确保冬小麦返青期的田间管理,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冬小麦返青期的管理,为春季返青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返青期小麦进行喷灌。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漷县镇黄厂铺村内有一块千余亩的麦田,这是目前城市副中心保留最大、最完好的一块麦田。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曹海军和同事们手拿测量尺,小心翼翼地走进大田,她选择了一块小麦生长较均匀的地块,拿出刻度尺,开始认真测量群体茎数。“我们会在每块地选择3至5个点位,通过取44厘米内的小麦总茎数,以此判定冬小麦群体情况,进一步分析相应地块小麦生长情况。”曹海军说。经过调查,这块取样的麦田返青期总茎数为95万/亩,“数值在80万/亩至100万/亩之间为一类苗,这块地的小麦已达到一类苗标准。”
技术人员现场查勘指导。通州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据了解,副中心冬小麦面积共4.1万亩,小麦已入返青期。根据“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控结合、防灾减灾、防控病虫草害”的春管要求,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接下来,通州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将继续深入麦田,持续开展小麦调查工作,重点了解了苗情、墒情、病虫草害情等情况,及时分析冬小麦苗情长势,提出各关键生育时期管理意见,指导副中心小麦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