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雨露·苗壮

——在乐家花园办报的日子

王温和


(资料图片)

▲图为王温和在编辑稿件

《海淀报》的前身是《海淀新闻》。创刊之初,是在海淀区委宣传部的一间办公室里,编报人员两三个,不分编辑记者,都是兼任。报纸是小报,每半月出一期。

随着工作的开展,《海淀新闻》增加了编制,采编人员增加到十几人,很显然,区委宣传部的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已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也不适应报纸的发展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当时的区领导、部领导十分关心。时任区委书记李荻生亲自物色适合办报的场所。最后,李书记联系到乐家花园。

乐家花园原是清朝亲王的别墅,占地50余亩,假山奇石分列园中。花园分前中后三院,当时还未开放供游人参观。花园紧临八一中学,与圆明园只有二里之遥,与区委区政府相隔不远,回到区委宣传部开会审稿也很方便。

李书记给我们联系的是乐家花园后面的一个小院子,新中国成立后归属八一中学管理,放些杂物废品。我们进驻后都很高兴。这个院子北有六间大厅,南有六间厢房,东西靠墙各有两间耳房。院内还有两棵丁香树,满院花香,非常幽静,适合办报。

这个院子里曾经办过幼儿园,木围座还在,小篮球柱和铁圈还在,只是多年无人收拾,院里杂草丛生,屋里尘土满墙。区委区政府为此拨专款修缮办公用房,并安置了玻璃门窗,使屋里通风透光。紧接着又打了隔断,购置窗帘、办公桌椅和稿纸笔墨等文化用品。另外还布置了会议室,安置了乒乓球案,有了工作和活动的地方。

安顿好工作学习环境后,区委区政府及部里的领导还安排了我们的生活,解决了大家的就餐问题。

就在乐家花园的后院里,一干就是好几年。《海淀报》从周一刊,发展成周二刊,还建立了摄影洗相室、报纸照排室,报纸设备更加完善,报纸质量逐年提高。

工作之余,编辑们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书。采访回来,记者们会在院子里打打篮球。在这里,大家觉得是提高素质最快的地方,是工作学习最快乐的地方。

后来几经转战,几经搬迁,最后落脚在海淀区政府第二办公区大楼里。

《海淀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编辑记者的辛苦努力下,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作者系《海淀报》原副总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