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了,水来了,看病不用自己花钱了……
宜川县云岩镇上社吉村,这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沙漫天、干旱缺水、出行不便的情况早已成为历史;富足、安宁、健康的新生活,让这个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幸福村。
近年来,上社吉村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及时开展助学、帮扶、美化环境等活动,大力弘扬孝敬老人、关爱老人等传统美德,让这些村里的“老宝贝”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近期,本报通讯员深入该村,用手中的相机为村里部分老人留住了他们的幸福时光。
“现在生活好了,吃也不愁穿也不愁,但我还是喜欢每天到地里干干活,那样才舒坦。”85岁的董志明听说要拍照,连忙拍了拍身上的衣服。那是孙子过年时给他买的全身都印着“福”字的长衫。和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董志明,虽然已经85岁高龄,但他眼不花耳不聋,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我这辈子没白活!要说感谢谁,那肯定要感谢国家。”董志明虽然不识字,但他心里明白,今天的好日子,是国家给的。
“嗨!你别看我只剩这三颗牙,可这牙都是真的,啃骨头都能啃得动哩。”李秀莲指着自己嘴里仅剩的三颗牙,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已经87岁的她,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听说要拍照,她连忙伸出双手整理了一下满头的白发。在整个拍照的过程中,她始终说一句笑一句。她从年轻时起就是村里的“开心果”,一辈子积极乐观,村里人从未见过有什么忧愁和困难难倒过她。如今,人老了,但她的精神头依然很足。每天只要天气好,她都会到村里的广场上和大家拉话。只要她一来,广场上总能充满笑声。
“就是眼睛有些花了,好在村里通上了水泥路,出门方便了很多,刮风下雨都不怕。”李秀莲虽然年纪最大,但腿脚却还很灵活。
“要是知道要照相,我今天出门就应该把假牙戴上,这没戴假牙,嘴都不好看了。”当找到杜景明老人的时候,他正戴着草帽在菜园子里种菜,听说要照相,连忙放下手里的锄头,对着镜头有些不好意思。杜景明的菜园子,是他原来住过的窑洞的院子。前些年,全村人都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盖了新房,从此告别了出门便是坡的土窑洞。老人念旧,对土窑洞多少有些割舍不下,就将窑洞的院子用来种菜,只要天气好,他每天早饭后都会准时带着锄头来到菜园子里拔草、松土。虽说已有86岁高龄,但他干起活来却一丝不苟,非常认真。手里的锄把都被他摸得锃光瓦亮。“这几年的日子可美了,羊肉也不缺。住到塬上,出门没坡,走路都省鞋底子。”精神矍铄的杜景明,说起话来幽默诙谐。
“前些天我绊了一跤,去医院动了个手术。现在社会真好,看病几乎不要自己掏钱了,真是想都没想到。”82岁的杜养智坐在崭新的轮椅上,靠着广场的矮墙眯着眼睛,听说要拍照,连忙让老伴将轮椅转了个方向,挺直腰杆,端端正正地对着镜头舒心地笑起来。82岁的他已经四世同堂,家就住在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旁边。前阵子,他意外摔倒,造成大腿骨折,儿孙们将他连忙送到医院。他担心医药费不够,孩子们告诉他,现在政策可好了,住院看病几乎不要自己掏钱,让他安心去住院。经过半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后,他顺利出院。回到村里后,他逢人就说:“看病不花钱,每年国家还给钱,种地还给补贴,这样的好光景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杜养智如同打开了话匣子,话一下就多了起来。
“前年,我还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扭秧歌哩。这几天村里忙,顾不上。等闲下来,我还得再扭。”83岁的王彩珍老人是杜养智的老伴。她所站的地方,是村里新修的文化广场,也是村民茶余饭后聊天娱乐的好地方。过去,这里是个打谷场,每年二三月间,经常尘土飞扬,用她的话说,吃顿饭都得吃下去二两土。修了文化广场后,地面全部硬化,周边又进行了绿化,一年四季,再难见到尘土飞扬的情况了。
“看我这一脸的褶子,照出来肯定不好看。”程凤珍老人早早就坐在一旁的碾盘上,将自己的帽子和头发整理了很多遍。85岁的她穿着一件火红的上衣。看得出,她非常爱美。自从村里通上了自来水,程凤珍老人就一直坚持自己洗衣服。她年轻那会儿,村里缺水,衣服穿脏了就收到一块儿,趁着天气好的时候用牲口拉到河边去洗,如今只要打开水龙头就可以了。这让程凤珍老人非常开心,她每天都坚持把家里的桌椅板凳擦拭一遍,将自己居住的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每次出门前,她都要认真地将自己的衣服拍打得干干净净。
“现在用水可方便了,再也不用到沟里去驮水,也不用冬天吃雪水了。”一辈子珍惜水的程凤珍老人,习惯了对水资源进行二次利用,把满院的花草浇灌得郁郁葱葱,将院子打扮得姹紫嫣红。
穆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