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烤得地面发烫,裂纹和坑洼分外显眼,魏彦辉额头上渗着汗珠,在花城社区银湖鑫城小区篮球场,盯着地面指指点点。

“这里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区域,但年久失修,地面不平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你们看,能不能帮忙修整一下?”魏彦辉对一旁社区结对共建单位、武汉临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王辉说。“我们尽快确定施工材料,要既耐磨,又防滑。”王辉回应。

魏彦辉是这个社区的党委书记,她组建了一支红色工作队,成员涵盖下沉党员、共建单位成员、居民志愿者等。近年来,她带领团队不断实施小区“微改造”,逐个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花城社区由原来三个社区合并而成,区域范围大、人群结构复杂。基础设施日渐老旧,群众有怨言,但社区解决乏术,怎么办?自2015年当上社区党委书记,她一直在努力破题。

“花时间敲开邻里门、企业门,多方合力,治理有力有效。”魏彦辉瞄准目标,全力以赴。

她一次次深入小区,主动找党员居民聊天交心,鼓励他们发挥作用,充当小区自治带头人。彭裕国、陈小竹等老年党员站了出来,当上了各自小区党支部书记,居民诉求收集、矛盾化解有了主心骨。

将辖区企业纳入社区管理,成为多元共治力量,为此,魏彦辉曾在企业门前被拦,屡尝“闭门羹”,还曾被质疑来意企图,但她不肯放弃,频繁登门,加强联系,努力说服企业参与社区共治、践行企业责任。

“要用贴心服务换得信任与支持。”今年4月以来,她组织了20余次核酸检测进企业,为企业生产提供便利。还经常组织居民志愿者参与辖区企业的各类公益活动、经营活动。用情服务企业,“社企一家亲”观念日渐深入,14个辖区企事业单位陆续参与共联共建,加入红色工作队。

在这支队伍推动下,小区“微改造”成效显现。银湖御园小区的破旧凉亭焕然一新,挂上“悦心亭”牌匾,成了居民议事阵地;新建9个电动车充电棚,解除楼道停车安全隐患;在小区各处植树补绿,实现一栋一景、一单元一特色。银湖鑫城小区的架空层、旧凉亭即将实施改造,成为居民活动新空间。

蹬上旅游鞋,拿上记事本,和红色工作队员巡视小区各处,查找各类问题,就地商讨解决方案,去年以来,这已成魏彦辉的工作常态。“社区治理力量已经聚成了‘一团火’,瞄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逐个问题逐个破解!”

记者宋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