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过后,黔西市甘棠镇云浮苍穹,草吐芽尖。
“真是及时雨啊!瞧这辣椒苗,这下没问题了,今年长势应该不错。”望着被细雨打湿的辣椒苗,种植户李代勇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辣椒种植是李代勇的“老本行”。2021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李代勇租用了300个大棚培育辣椒苗,辣椒苗出土率达到90%,销量逐年上升。2023年,李代勇决定在大棚种植辣椒,并将集中培育好的辣椒苗进行移栽,完成了育苗、种植无缝衔接。
(资料图)
“我们今年种植了820个辣椒大棚,一株苗预计可以出5斤果,大棚集中育苗移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既省时又省力,今年预计收入400万元。”李代勇说。
辣椒是贵州的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近年来,全省辣椒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成为贵州农民持续增收的利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特色引领,产业壮腰,2022年,贵州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行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提质增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积蓄起强大的底蕴。
产业之花,结出硕果。全省辣椒、刺梨、蓝莓等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生产大省;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居全国前列;生猪、食用菌等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在镇宁自治县,一颗蜂糖李“结出”亿元大产业,成为万余名村民致富的“金果果”,独一无二的“甜蜜”名片,也越唱越响;
在纳雍县,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品牌推广,滚山鸡“滚”出了一片大天地,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明星产业;
在剑河县,从“舌尖菇”到“致富伞”,从菌种研发、生产、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一朵菌菇串联起一条产业链,一路领“鲜”。
近年来,贵州还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迈进,使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的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通过日产能40万份的酸汤系列产品生产线,一方面解决了当地1000余人就业,另一方面帮扶1998人,带动1万多户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
南山婆以“产业驱动、产销联动、持续带动”的助农模式,带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帮助百姓持续稳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多年前的“提篮小卖”、卖“农字号”“原字号”产品,到近年来全链条、新业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正呈现新趋势: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阔步振兴路,乡村日子甜。
在刚过去的四月,毕节市总溪河畔红彤彤的玛瑙红樱桃映红了万余户农民的笑脸。
“我的玛瑙红樱桃种植面积将近800亩,价格都在8元左右,每天要采摘2吨,品质好,一点也不愁卖。”阮松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的玛瑙红樱桃产量有25吨,产值4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从随风摇曳的刺梨金果到享誉全国的贵州茶园;从红红火火的贵州辣椒到满口沁甜的猕猴桃……发展特色产业前景广阔,贵州将持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元宝”,为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刘绍波
二审 刘悦
三审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