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正在重塑贵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片)

打破传统、创新架构、另辟蹊径……一边是专精特新企业崭露头角,另一边是“5G+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传统行业全面革新,还有更多意料未及的领域,都在发生惊喜变化。或许,你需要重新认识这个不一样的贵州。

“专精特新”的贵州选手

眼下,位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的贵州富乐森装配式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内,二期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期厂房十余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全力赶订单。

“日前,我们上榜2023年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这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无疑注入一针‘强心剂’。”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宇表示,作为新型建材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订单年年增加,二期工程将于年内实现投产,企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5月6日,贵州省工信厅公布确认贵阳学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炬光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等25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为2023年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至此,我省获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8户。

“打起十二分精神,订单要准时交付!”近日,在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负责人赵宗琦紧盯生产进度,这批价值8000余万元的智能分注产品,将运用于大庆油田智能配注项目。

该企业凭借研发的首款国产石油仪器,依托关键核心技术塑造竞争优势,在2021年被认定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唯有深耕,方可结果。航天凯山长期致力于石油开采测控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如今,企业拥有百余种产品,综合实力排全国前三,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很多油田都能看到航天凯山的身影。”该公司董事长谢雪峰说。

而作为贵州省铝有色金属压延加工行业和西南地区铝型材制造行业唯一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势头迅猛。企业将不断在新型工业材料上面大力突破,力保今年将向企业周边的航天智能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集群提供约3万吨优质新型材料。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介绍,企业目前在建项目达127个。今年预计突破8亿元产值,截至目前产值已完成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

近20年的沉淀蓄能,贵州贵材实现了从生产建筑家装领域普通铝材产品的企业,快速向以高附加值工业级产品为主导的科技型企业转型。

近年来,贵州省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各行各业持续深耕专业领域,逐步开拓市场,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这些手握创新“密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专注”铸“专长”,源源不断地释放能量,赋能经济发展。

作为全省首家酒瓶生产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习水晶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成为习水白酒乃至贵州白酒产业补链强链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合作的客户覆盖习酒公司及怀庄酒业、金沙窖、贵州贵酒、无忧酒业、黔酒酒业等多家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杨传义说,预计到2024年,公司将形成20万吨物资和物流产业链及以习水为中心的白酒酒瓶辐射供应中心。

不断疏通堵点、连接断点,贵州专精特新企业为产业链“强筋健骨”,在一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去年11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首件在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制造完工,核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为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3月,航天新力成功拿下德国MS公司3笔订单,刷新公司自营民品直接出口合同金额新纪录。

5月,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与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在遵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持续保持业务合作,共同推进新设备、新工艺在重大项目、核电等相关行业的推广应用。

“目前,企业产品覆盖国内所有在建和已建核电站,同时为法国、德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外用户提供高端零部件和特种材料。”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和安说。

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发力,成为强链补链的生力军,不断带动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向“新”向“高”而行。

如何做到产品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30%以上,位居行业全球前三?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恒勋给出答案:“过硬的科技创新力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制胜武器。”

险峰机床重视研发与创新,力争做到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应用一代的技术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在行业中的技术引领地位,以创新赢市场,成为业内“顶流”。

目前,面对接踵而至的订单,贵阳险峰已进入满负荷状态,“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4月份以后,今年产值有望超2.7亿元。”付恒勋说。

而以创新研发为抓手,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高效、安全、环保的微化工技术装备崭露头角,实现产品越做越“小”,市场越来越“大”。

“以前的传统反应设备改造成微反应器后占地仅需几十平方米。体积变小后,反应效率反而变得更快,更加安全可控。”贵州微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禹志宏说,近两年公司业务不断增长,产品受到市场青睐,是企业深耕微反应技术领域,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果。

从理念到现实,再到成为滑板底盘领域“头号玩家”,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全球第一款自动驾驶滑板底盘、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实现量产、将无人驾驶底盘成功销往全球近20个国家,闯出广阔发展天地。

作为我省中小企业群体的“排头兵”,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激发企业内在动力潜力,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中实现“绝地突围”,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环境下不断突破和实现领跑。

数字化重新定义贵州制造

随着“5G+工业互联网”深入推进,传统大厂正在被数字化重塑。

在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厂区内,一个打通设计、加工、配送等生产环节的智能互动新工业生态正在形成。

“产品综合产出效率提高1倍,可以24小时自动化作业。”航天控制副总经理潘积文介绍,项目入选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形成具备推广和指导同行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应用的范例及经验。

传统的制造企业不再埋头批量化生产,而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将生产要素引入全流程,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潘积文介绍:“仅是智能铣削加工单元,通过集合了4台数控加工中心、测量设备、打标设备和清洗设备,可以完成复杂壳体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实现零件在单元内自动加工和周转。”

作为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工业互联网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持续释放效应,有力促进了产品全流程、生产各环节、供应链上下游的数据互通、资源协同,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从赋能行业转型上看,贵州针对产业共性需求,打造了一批应用推广服务载体,培育了“低成本、轻量化”解决方案,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围绕“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的贵州百讯智汇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助力贵阳经开区90余家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我们通过推进工业企业设备联网上云,实现可查看设备能耗、稼动率和设备状态等数据,实现企业设备透明化管理。在部署应用企业安全生产解决方案的同时,推进企业智能生产改造,实现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智能生产。”百讯智汇工业互联网部门总监李应廷说。

贵州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触角”不断延伸,动能不断释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60个2022年贵州省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项目,打造了车间级、企业级、集群级等新标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电子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完成验收,标识注册量1.5亿;“5G+工业互联网”领域正进一步延伸拓展,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铁塔和广电等企业加快5G基站建设,扩大出省带宽,延伸光缆长度,提高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利用率,现已建成5G基站8.4万个。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促进了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贵州轮胎全钢三期项目车间,随处可见的AGV无人搬运车、机械臂等智能化设备在无人操控下有序运转。这个全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建成投产以来,不仅降低近三分之一的运维成本,还让工作效率提升了400%以上。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使用自5G MA液压变速器柔性生产线后,生产线效率提高了30%。公司信息保障部部长聂飞介绍,5G技术还解决了质检工序繁复的问题,将产能从1年配置30人装配1000台液力变速器,提升到1年配置19人可装配1万台液力变速器。

通过技术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5G+工业互联网”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在福泉市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G智慧工厂,通过一张智慧大屏,厂区环境、产线生产、物资进出等情况一“幕”了然。

针对磷化工行业设备和系统繁多、区域面积广、风险性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难题,贵州电信部署了5G专网,瓮福集团厂区设备实现了跨厂商、跨系统采集和汇聚数据。不仅降低现场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风险性,同时能更加及时地获取生产数据,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电信5G专网的投入使用,为我们在生产智能化方面创造了更多可能。”瓮福化工公司综合部网络员赵孝剑告诉记者,目前,工厂已实现生产能耗智能化管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运营成本降低了22%、安全管理提升了70%。

贵州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智慧工厂”建设为引领,探索“智慧产业大脑+智慧工厂”的发展模式,打造“工业大脑”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协同。

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变革

数字化给贵州带来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深远”。

一场春雨后,位于武陵山脉海拔1300多米的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白叶一号”茶叶基地里,村民们正抢抓时令节气采摘新芽,今年的茶青采摘除了依旧热火朝天外,还多了几分科技感,5G智慧茶园的建成使用让茶农管理茶园更高效便捷。

“我们这片茶园用的监控是几号机? 你所在的承包的这片茶园刚好在4号机的覆盖范围,打开4号机,现在就能看到茶叶生长情况,当前的茶青采摘情况,直接在家里面实现远程通话,进行工作的指导和查看,有定时巡航,你整片茶山的一切,尽收眼底。”

在茶农杨胜强的茶园里,“白叶一号”5G智慧茶园项目技术负责人何亚松正在讲解如何运用物联网技术科学管理茶园,一番操作,茶园现场画面高清呈现在手机屏幕上,各项监测指标数据也清晰明了。

“这段时间正是采摘‘白叶一号’茶青的时候,我们茶山上每天都有四五十个工人在采摘茶青,用上这个系统之后很方便,我有事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查看茶园工人的采茶情况,还可以查看茶青的长势,预计第2天需要多少工人采摘,对我们茶农帮助很大。”中寨镇三会溪茶农杨胜强高兴地说。

据悉,“白叶一号”5G智慧茶园项目由县工业商务局投资,中国联通沿河分公司承建,于2022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茶园近1500亩。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搭建气象分析、虫情监控、土壤墒情、产品溯源、视频监控等模块,可以实时监控茶叶土壤水分含量、病虫害,改变茶农单纯依靠经验进行茶业生产经营的模式,确保“白叶一号”的健康生长,生产干净茶、生态茶和放心茶。

五月的赤水河沿岸酒厂已进入了第四轮次大回酒生产阶段,与传统制酒生产车间十几个汉子挥汗如雨工作不一样的是,位于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区内的贵州国台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车间里很安静,一排排窖池静静地“呼吸”着。

一台配备两套抓斗、两套翻转料斗的空中高速智能机器人正在起窖,以每分钟120米的水平速度,沿车间上方两侧的输送轨道行进,放置指定窖池,抓斗缓慢下降,取糟后,放入料斗中,再将料斗转运至提升系统,最后运送至投料区,在配料区混入谷壳并打散……

另一边,工人则在位于中央厨房的大屏幕上详细查看人工智能大脑反馈的各项生产数据。如果把国台酒业智能酿造制酒车间看作是一个人,中央厨房就相当于“大脑”,通过MES系统和SCADA系统,指挥和监控智能酿造的各个环节。

国台酒业办公室主任黎光健告诉记者,自从实现了智能酿造,企业除了减少劳动力投入外,劳动强度也降低不少。

“从进粮、润粮,到上甑、蒸酒、接酒、摊晾,再到加曲、起堆、下窖等,在中央厨房的指挥下全程实现自动化,仅需少量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数据和机器运转即可。”

与传统制酒车间相比,国台酒业智能酿造的方式让单甑出酒量更加稳定,生产效率也更高。智能酿造的产能是传统酿造产能的2.5倍以上,土地资源利用也减少了30%。

传统苗绣也能规模化生产? 非遗的传承也离不开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台机子一天能绣72万针,几个工人就能控制数十台机器。”龙宇说,苗绣机械化生产后,提升了产值,也释放了产能,让绣娘和非遗传承人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高端的苗绣产品。

通过数字化转化,一个终端指令,让苗绣生产告别了传统手绣的模式,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下称“舞水云台公司”)的苗绣产品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快车道。

施秉县舞水云台公司运营总监龙宇介绍,该公司苗绣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还得从2019年杭州之行说起。

2019年,龙宇和公司团队去杭州考察学习,看到这里的工厂数字化生产线产出的机绣产品后,大开眼界,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利用数字技术,将苗绣设计导入电脑进行制卡,配色师再根据设计理念进行配色,把程序运用到电脑终端,让电脑端读懂设计并将指令执行出来。

在龙宇看来,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产业化融合的重要方向,必须建立一个集设计、培训、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建立庞大的绣娘数据库,在线上发布设计需求,可以根据数据库显示出来的信息,及时、精准地给绣娘分发订单,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杨唯 陈颖 陈化勇 江婷婷

编辑 钟齐

二审 贺韬

三审 赵宏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