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构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关资料图)

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是农业产业大乡,多年来,全乡干群一心,以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从“能”产出变为“高”产出,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产品从“土”特产变为“优”商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新的发展格局在乡域越来越巩固。

土地从“能”产出变为“高”产出

眼下,正是木耳采收的关键时节。在敖寨乡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又一茬吊袋木耳绚丽绽放。

“这种吊起来的生产方式,在原来可以放一个菌棒的地方,现在可以挂起来放六个,产量也提高到了四倍多。”敖寨乡白果树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负责人任洪英介绍道。

挂起来足有两米多高的菌棒在为敖寨带来生产“新高度”的同时,也把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到了“新水平”。

敖寨乡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前,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力低下。2015年,当地开始试种黑木耳,尝试用食用菌为群众脱贫致富蹚出一条新路,并逐渐探索出从木耳到平菇、香菇,再到羊肚菌的多品类食用菌产业发展之路。多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规模逐步扩大,集聚效应逐渐凸显。

随着产业发展的积淀不断夯实,2021年7月,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梵天菌业与敖寨达成合作,500多亩的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落户在敖寨乡中华山村。除了拥有国内领先的吊袋木耳生产技术,基地在品种上还拥有黑木耳、玉木耳、榆耳、竹耳、冰耳、粉红耳共计六种多彩木耳。整个基地年产木耳三季共2000余万棒,按照每棒产值最低6元计算,年总产值可达1.2亿元左右。

“500亩地产出1.2亿元,这在以前我们很难想象得到。”敖寨乡中华山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刘丽华说道。

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以前在家里都是干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学下啥技术,这两年在香菇基地跟着技术员学,自己也摸索,确实学到了很多。”敖寨乡中华山村的菇农姚珍英一边干着活一边说道。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姚珍英2015年以前也从未接触过食用菌产业。

侗菇菌业落户敖寨后,姚珍英便应招开始在种植基地工作。期间,乡党委、政府狠抓产业人才培养,企业也多方提供学习机会,姚珍英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掌握了香菇生产全流程的管理技术成为了拔尖的技术能手。2020年敖寨乡金中公司成立,并聘请她为技术管理员,生产高峰期时她每天负责带领和组织的务工人员高达到50余人。

“在我们敖寨和姚珍英一样跟随产业成长起来的农民还有很多,我们围绕产业形成人才培育链条,实现了产业人才‘成百上千’。”敖寨乡党委委员、组宣通委员吴承庚说道。

近年来,随着众多食用菌龙头企业的不断落户,一大批精通农业科技的技术型人才、懂得农业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在敖寨扎根,并带动培育了一批乡土人才在敖寨成长成才。全乡逐步形成了“1 5 x”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专业人才带领5个乡土人才,5个乡土人才带动若干农户的产业人才培育链条,“以人兴业”的新发展格局在敖寨有力构建。

产品从“土”特产变为“优”商品

敖寨乡平菇产业园是全铜仁市最大的优质平菇生产园区。

目前,敖寨对平菇产业的提级改造还在继续。“今年我们投资85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和现代化平菇生产流水线,日产菌包22000包,生产速度大幅提高。”敖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胡政宽对未来的发展底气十足。

同时,在平菇生产管理上,敖寨乡还进一步优化品种选育、规范技术规程、强化品牌塑造,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牢牢以质、以量把握好市场的话语权。

不仅仅在平菇产业,2021年,在地下150米的清澈深井水源浇灌下,敖寨生态智慧农场的木耳在梵天菌业公司旗下的11个农场中品质和产值最高,产出的干品经包装后出口远销到韩国、俄罗斯及欧洲等地。“来自梵天,源自敖寨”成为木耳市场上选择上乘佳品的最好标准,敖寨“优品”在农产品市场正打开全新的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明确,敖寨干群实干快干。正如该乡党委书记马筱锦所说,“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鼓’已经擂响,敖寨将继续坚持‘三变’工作思路,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资源,全力配齐农业生产的上下游要素,实现在产业链条上‘成链集群’,产业人才上‘成百上千’,产业规模上‘成形成势’,加速布出崭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段凌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