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万山区敖寨乡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秋季木耳菌棒摆放工作正有序开展,工人们加紧搬运菌棒、合力覆膜、麻利摆放,一派忙碌。

铺地膜


【资料图】

“摆放好以后,我们基本上不到5天就浇一次水,而且必须是晚上温度低于25度以后才能浇,虽然现在有旱情,但是我们都能保障。”敖寨乡中华山村白果树食用菌生态智慧农场管理员任洪英介绍,木耳种植对水质和水量要求极高,面对严峻的旱情,这里的水源依旧充沛,为企业加速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农场生产之所以能够不受旱情影响得益于“未雨绸缪”的布局。去年,经过招商引资,作为食用菌龙头的梵天菌业将生态智慧农场落户敖寨乡。为了保障企业可以健康稳定运行,政府和企业双方经过科学研判,在建厂之初便规划布局新建一口150米的深井作为木耳的生产用水,保障木耳生长。“我们在布局产业的时候,水源怎么样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里150米的深井水水源洁净充沛,为木耳生产提供了支撑。”敖寨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胡政宽说。

由于水源水质好,浇灌出的木耳品质也极好,农场产出的干品经包装后出口远销到韩国、俄罗斯及欧洲等地。加之敖寨乡具备木耳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2021年在梵天菌业公司旗下的11个生态农场中,敖寨生态农场产品品质和产值最高。

深水井

除了有深井作为保障,农场还配备了容积达300立方米的蓄水池,在旱情来临之前,这里便常态化保持水池处于满水状态,为木耳生产上了“双保险”。在自给自足的同时,旱情期间,梵天菌业还主动把深井作为全乡的应急水源点,并免费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活用水,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助力全乡抗旱保收。

蓄水池

“2022年,我们计划生产三季木耳共2000余万棒,旱情到来之前已成功出产660余万棒,目前摆放的为第二季,10月底还将生产第三季。有稳定的水源保障,秋季的600余万棒我们可以如期完成。”敖寨乡党委副书记吕胜朝说。

段凌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政林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