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卖肾换苹果手机的人,如今肠子应该是悔青了。
(资料图)
为何会卖掉自己使用一辈子的肾,去换一部两三年就淘汰的手机?
仅仅是因为短视?
我们渴望某种享乐,贪求某种欲望,立马就要如愿以偿,否则寤寐思服,痛苦不堪,这种心态源自童年。
小孩眼见糖果玩具,张口就要,伸手就抓,得不到嚎啕大哭,得到破涕为笑,这就是获得了“即时满足”。
长大后,“即时满足”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通过及时行乐来控制人。
及时行乐者有一个口头禅:“人生苦短,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不如及时享乐”。
意外毕竟偶然,漫长的明天才是常态。
及时行乐的根源不是害怕意外发生,而是“即时满足”上瘾。
欲望不能“即时满足”,则挖空心思,铤而走险,卖肾换机,借贷消费,寅吃卯粮在所不惜。
快速满足一个欲望之后,又陷入极度无聊和空虚,立刻寻找下一个欲望。
如此恶性循环,当健康、时间、钱财挥霍一空后,及时行乐者只剩下缺肾的苦痛,无尽的窘迫。
过去宋儒强调“去人欲”,以防止纵欲带来悲剧。
戒掉人欲显然不现实,不如“延迟满足”人欲。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或更有价值的利益,推延满足当前的欲望和享乐。
人人都喜欢刷屏刷剧,一刷起来往往没日没夜,丢掉手机,杜绝娱乐行不通,唯一可行的方法,是训练自己推迟享乐。
每刷屏娱乐时,强迫自己推迟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或用于阅读,或用于健身。
推迟享乐可逐渐增强自控力,避开频繁“即时满足”带来的乐极生悲。
每次“买买买”时,把物品放入购物车,延迟一两天再付款,思考一下所购之物是不是必需品,购物是否仅仅为了满足虚荣,是否在重复消费。
延迟购物可减少毫无意义的“剁手”消费。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本性相差无几,差别在于,有人用“延迟满足”自律,有人在“即时满足”中自醉。
文/漫画 周滔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