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市桐梓县风水镇火石小学校园内,有一块“小菜园·大德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这里给蔬菜浇水、施肥、除草……劳动教育拓展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空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快乐成长。

火石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2019年2月打造了“小菜园·大德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并在校外开辟了532平方米的“德馨园”劳动实践基地,将基地划分为16个区域,通过创建“党员、教师、大队委、家委会”4大示范园,带动学校6个中队12个实践园建设,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场所和空间。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火石小学构建了“两设一聘”课程体系,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落地落实。具体为: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课,教授学生家务劳动技巧和简单的种植技术;建设劳动实践系列丛书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查阅相关资料的平台;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种植技能。

火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永远介绍:“我们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其他学科教学,例如结合《观察凤仙花》《我要的是葫芦》等课程内容,学校提供凤仙花、葫芦等种子,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从种植、发芽、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让课程体验更加生动真实。”

火石小学充分发挥“党建+队建”的育人功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种植活动,将劳动过程表现纳入评比“五星少年”(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合作能力、价值取向)和优秀中队评比,形成了“课程知识+劳动实践+思政功效”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营造了积极的劳动教育生态。学校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回归大自然的体验式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双减”工作的落实。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充分利用课堂和‘小菜园·大德育’劳动实践基地,把课程知识、地方特色、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实践深度融合,让‘小菜园·大德育’劳动实践基地成为劳动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机载体,着力培养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新时代好少年。”何永远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

编辑 骆航念

编审 王璐瑶 杨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