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患上帕金森病,张均(化名)百思不得其解。

十年前,年仅53岁的张均感觉自己行动变得迟缓,并且双手时常会不自觉抖动,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帕金森病。

“我不晓得自己为什么会得这个病!而且听说这个病没有办法根治,不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吗?”回想起拿到诊断书那天,张均难过不已。

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均开始了漫长的药物治疗。“多巴丝肼和吡贝地尔都吃,病情也是时重时轻,反反复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一周,张均明显感觉到自己行动迟缓的情况加重了,有时甚至到了不能独立行走的地步。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均到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

通过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搭配上中药联合治疗,张均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出院后,张均在门诊随访中已经能够自主活动,对症状控制满意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不知道哪个时候病情又会加重,像个不定时炸弹一样。”张均苦笑着说。

帕金森病,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疾病晚期常伴有抑郁、痴呆和吞咽困难等,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帕金森病常见于65岁以上老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此人群患病率达1.7%,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以上。

作为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过早期及时诊断和早期干预,能大幅度提高患者预后,多数患者数年内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当发现自己出现帕金森病的前兆时,要及时到医院找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和判断。”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次俊向记者介绍,当发现自己出现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震颤、移动或行走变得困难、动作变慢、写字变小、手臂摆幅小、面具脸等症状时,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省二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次俊

刘次俊表示,虽然具体预防帕金森病的方法目前在全世界都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证,但研究证实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速度。

第一,患者平时一定要远离有毒的物质,如远离化学品、除草剂、杀虫剂;第二,平时适量饮用咖啡和茶;第三,保持平稳的心情,避免焦虑、抑郁的情绪;第四,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除此之外,一定要适当进行户外的体育锻炼。

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需要终身治疗,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西医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脑深部电刺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肉毒毒素治疗和运动锻炼。

对此,省二医也将成立“帕金森专病门诊”,科室配备经颅磁刺激治疗仪,配合中医中药、针灸理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诊治、长期随访、慢病管理、康复等“一站式”诊疗服务。

省二医导医为患者提供分诊服务

帕金森病并不可怕,通过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得到保障,需要的是患者战胜自己的“心魔”。

“经常哆哆嗦嗦,动作迟钝,不自觉地流口水,觉得很丢人,拒绝与人交流,觉得别人无法理解自己。”刘次俊说,自己接触到的很多帕金森病的患者由于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此面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同样重要。

刘次俊建议,医护团队、患者家属、社会大众需要给帕金森病患者足够的心理关怀,多开导和陪伴病人,适当的引导、鼓励进行一些社交活动,如帕金森病友交流等,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症状的改善效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圣耘

编辑 杨羽 刘诗雅

编审 王璐瑶 杨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