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急雨,午后闷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建设村来了一群驻村书记,他们一个个晒得面庞黝黑、满身泥土气,来此商量驻村产业联盟如何高质量撬动乡村产业振兴。

依安地处松嫩平原,有“中国白鹅之乡”之称。黑龙江省教育厅驻建设村第一书记蹇木庆,刚走访完脱贫户,撩起衣襟擦着额头的汗珠,活脱脱一个庄稼把式。

“咱们驻村产业联盟要抱准县域经济大腿,鹅产业是带动乡亲们增收的快车。”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今年5月正式成立的驻村产业联盟由来自省、市、县的8名驻村第一书记自发组成,根据各自村的产业基础,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形成规模效应。

“有的农户担心价格坐过山车,尤其怕外地鹅贩垄断压价。”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尚国庆有些担忧。建设村多年前吃过亏,散养奶牛成规模后奶质不过关,加上县域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村民纷纷把上万元的奶牛当肉牛含泪甩卖。

“咱们驻村产业联盟就是要破解这类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难点,仅靠一村一地是没有市场议价能力的。”黑龙江省地震局驻依安县利民村第一书记杨文东接过话茬儿,指了指现场几位驻村书记,大伙儿跟着点头。去年他们经常凌晨驾车满载笨鹅奔回城市送货、赶展会,几个村的大鹅合作社都没少赚钱。

电商是哈尔滨商业大学驻依安县太民村第一书记章刘成找的“门路”,驻村第一书记们直接把各自村的产品,“嫁接”到他的电商平台和品牌。太民村是依安县电商示范村,依托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学院技术团队支持,去年成立了村农食品有限公司和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太民村一家养鹅合作社里,淡黄色的鹅苗挤成一片。太民村党支部书记任延辉说,村里有大型养鹅合作社3个,驻村产业联盟既帮着对接鹅制品加工企业,也拓展电商销售渠道,破解了产和销的问题。

齐齐哈尔市教育局驻依安县文合村第一书记田继红说,驻村产业联盟是大家一起进行市场调研、规避风险、利润共享,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近年来,依安县形成了种、繁、养、加、销“鹅产业”全产业链,万只以上的养鹅大户39户,鹅年饲养量达到300万只,屠宰加工能力1000万只,带动全县农民增收6000万元。

(邹大鹏魏弘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