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天正式拉开序幕。通常意义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对于许多今年已经或正在经历“炙烤焖蒸”的人来说,此时最为关心的就是“最热”会热到什么程度?此外,备受关注的厄尔尼诺又将如何发力?


【资料图】

▲近期全球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新华社发

据央视新闻11日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10日发布报告称,根据初步数据,世界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周。事实上,自6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频频发布高温预警,网友们直呼热度堪比三伏天。

“今年华北高温极端性强。”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指出,近日华北、黄淮地区共有86个国家站达到或超过极端高温阈值,北京汤河口等26个国家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截至7月11日,今年以来中央气象台已发布高温预警43次,其中高温黄色预警27次,高温橙色预警16次。

7月10日,在中国气象局组织的采访活动上,高辉介绍,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快速增暖,预计后期暖海温异常将持续发展加强,并将形成一次至少中等强度的东部厄尔尼诺事件。

12日北方此轮高温过程基本结束

“干热”将转向“湿热” 

据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黄威介绍,“三伏天”气温状况概述都是依据“常年情况”,这也意味着,每年要根据环流形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就南方而言,未来10天,江南、江淮、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至9天,且湿度较大,体感闷热,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至40℃。专家概括其状态为“典型”。

至于北方,中国气象局消息称,7月11日,北方地区高温范围和强度有所减小;12日受降水影响,此轮高温过程基本结束;不过从14日起,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

黄威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原因是与往年相比,近期华北等地降水相对弱一些,对高温的“扑灭”效果也打了折扣。此外,在7月17日之后,华北等地部分时段湿度将较前期上升60%以上,这也意味着,届时华北地区将从“干热”转向“湿热”。

中国气象局表示,自7月5日开始,北方本轮高温已持续了6天,预计12日开始受降水影响,北方将退出“高温群聊”,江南大部、华南等地将继续受到“烤验”。

而与降水情况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则是“七上八下”。“七下八上”一般是指每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按照雨季防汛标准,也可以将这个时间段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至8月中旬后半段,大约一个月。一般来说适用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如华北、黄淮地区,东北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及东北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容易出现洪涝及次生灾害,如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厄尔尼诺如何“发威”?

专家:影响通常在冬季达到峰值

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厄尔尼诺也会给我国部分地区带来极端干旱现象。例如,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带来明显高温热浪;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冬春连旱。

“虽然没有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完全相同的,但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那次事件与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无论是起始时间还是强度都极为相似。”周兵提示,要高度关注此次厄尔尼诺事件与2009/2010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相似程度。

▲高温之下,一名儿童在喷泉下冲水降温。 新华社发

气象专家预测,此次厄尔尼诺至少将持续8至10个月,对我国冬季气候和夏季降水有显著影响。

高辉则介绍表示,厄尔尼诺对今年北方高温天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高温天气也同时受到其他因素共同影响,“不能简单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

面对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未来一段时期,极端天气是否会更加频繁?高辉表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通常会在冬季达到峰值,因此可能会对今年冬季及明年的气候产生影响。

周兵表示,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一方面通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资源准备好,有更好的提前安排,让它科学合理有序,长远建设。

红星新闻记者 王辰元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庄 责编 李彬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