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森林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游憩的感受却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适合您的需求呢?3月23日,本市首次上线森林体验指数,为市民出游提供参考。

2022年,北京的公园、绿地共迎来了4亿人次市民游客,走进森林更是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森林给人们带来的游憩感受有所不同,这既跟树种、地形的差异有关,也受到环境、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本市从3月23日开始正式发布森林体验指数。

“体验”二字是该指数的重点。该指数反映公众对小气候环境的感知,包含林下或绿地的气温、风速、湿度、PM10、PM2.5、负氧离子等数据,计算方式主要考虑体感舒适度、健康度,以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和水文的调节度。各监测站还设置了红外相机和物候相机,生物多样性和特色景观等,也成为森林体验指数的加分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为望京监测站的气象监测设备

该指数分为4级,在0-1之间变化,越接近1,表示公众的绿色体验越好。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指数设置了降级或熔断机制,以确保市民安全出行。若气象等部门发布黄色或橙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森林体验指数在原有级别基础上降级;若任意1个或以上的指标因子数值等于或超出其极限值,森林体验指数强制为0;若气象等部门发布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时,森林体验指数强制为0。

该指数涵盖全市10个区的12个典型生态系统,包含7个林地:密云水库、昌平蟒山、怀柔喇叭沟门、怀柔北房、门头沟百花山、大兴魏善庄和房山青龙湖;2个城市绿地:东城龙潭湖和朝阳望京;3个湿地:延庆野鸭湖、海淀翠湖和房山长沟。

森林体验指数所需数据依托于北京园林绿化生态监测网络的长期连续监测,并与气象局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确保数据来源的稳定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该生态监测网络于2020年启动建设,目前有16处监测站,分布于北京11个区,代表了全市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基本生态区位,监测内容包括水文、土壤、气象、生物和环境5大类。今后,本市还将继续选择典型生态系统和区域,建设整合更多的长期连续生态监测站点,进一步织密监测网络。

23日晚间起,市民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方网站、“首都园林绿化”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账号及北京市气象局“气象北京”官方微信微博等途径查询。在查询界面,可直观获取未来三天的森林体验指数,发布频率为每24小时发布一次。

目前,该指数反映监测站周边2到10公里的森林体验状况。今后还将根据市民的反馈进行调整和升级。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朱松梅

编辑 王雯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