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减轻,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群体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焦虑和迷茫。

这些焦虑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化解?这一“双减”后的新问题引发了安徽省人大代表、芜湖市赭山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宁的关注和思考。

黄宁告诉澎湃新闻,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双减”之后,家长对孩子期望仍然较高,但培养目标和路径趋同,个性化视野不开阔。家长仍然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且缺乏自愈办法。

黄宁表示,中国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依赖家庭,当家长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新生事物、新生的规则不理解时,会产生不适应,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就会带给孩子。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依然固守着“上了好学校,就会有好前程”,相当部分家长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孩子比较,当两方面的差距无法调和时,家庭的矛盾就会产生。

“改变家长固有的、不合理的观念是解决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孩子心理的问题主要是与家长沟通不畅引发的。”黄宁告诉记者,《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以来,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从国家层面到学校教师层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家庭教育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基于一线教育工作的实际体会,黄宁在今年安徽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双减”背景下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的建议》。

家庭教育该如何开展?黄宁建议在省市层面组织专业力量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框架,提供菜单式课程推送,指导家长,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学习课程内容,促使家庭教育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高质量家庭教育服务供给。此外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家庭教育服务,培育专业型家庭教育服务人才,运用互联网技术,学校与专业机构以及与社区志愿者等联动,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服务新样式。

黄宁还结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体会呼吁加强对学校家庭教育导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目前,学校担任家庭教育的导师一般都是一线老师兼任,一方面忙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及其他的一些工作,一方面其自身对家庭教育怎样开展也是迷茫的,没有经历专门的培训。所以有必要对全体在校导师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黄宁建议依托高校、专业机构组织学校导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全员家庭教育培训,此外,现有师范类学校要增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当下互联网上涌现出了很多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但缺乏规范性的门槛和监管。黄宁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中家庭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监管,对其开设资质加以限定,对其师资力量的专业资质予以规范,对其培训的课程大纲进行审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