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强
(资料图片)
走进通州区北苑2号院小区西门,映入眼帘的场面让初来乍到的记者有些疑惑:12个车位沿墙根依次排开,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大小也不尽相同,就连两棵树之间的狭小空间,也画上了“迷你车位”。
车位怎么划得这么“不规矩”?北苑街道滨惠南三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方芳笑着解释,车位这么划,是小区“六老汉”自治小组的主意,他们先是挨家挨户登记私家车型号,然后按照车辆大小,结合停车场树木分布、围墙走向,划出了12个车位。这些“不规矩”车位,让困扰小区多年的停车难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北苑2号院只有1栋楼,总共才48户居民。这个“迷你小区”1990年建成,当年是齿轮厂分的房子,住户也都是工厂职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齿轮厂关停,小区住户也搬走了一部分。留下来的老职工中,崔金生、陈平、李峥、于德有、王艳明、王立军这六位身体硬朗的退休男士,渐渐成了小院自治小组的“主力”。他们不领工资,为居民服务从不怠慢,在小区里口碑极佳,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们“六老汉”。
“30多年前,我们刚搬进小区那会儿,厂里就开过大会,所有职工都要互帮互助,遇到问题不能争吵,大伙儿一起商量解决。家家户户楼上楼下住着,都在一个院儿,就跟一家人一样,过年过节还串门呢。”自治小组的组长、已经69岁的崔金生说,如今虽然齿轮厂不在了,可互帮互助、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优良传统,还得继续发扬。
退休多年的“六老汉”,平时开车机会不多,咋想起来要治理停车难题?这离不开他们的好习惯——退休后,平时没事就愿意在小院里溜达。“小区私家车满打满算有15辆,可是停车场实在太小,又有几棵树‘碍事’,这么多年,大家都是先到先得。可是随意停放,会浪费很多面积,如原本能竖着停两辆车的地方,横着停只能放一辆。”发现停车难题后,“六老汉”一致同意拿出当年对待齿轮零件的那股“较真”劲,把小院的停车管起来,让每辆车都“各就其位”。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用崔金生的话讲,“这是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六老汉”之中,当年在齿轮厂行政科工作的王艳明,因为善于做群众工作,牵头负责挨家挨户登门记录私家车的具体尺寸;工程师于德有、仪表观察员李峥、计量员王立军,负责测量停车场具体大小和每个树坑之间的距离,再结合王艳明的“本底调查”,在图纸上划出大小不等的12个车位;抛光工陈平和库房管理员崔金生,因为动手能力强,负责制作模具和具体施工,带着居民们按照图纸让车位落地。
陈平说,这期间可不光是“六老汉”在忙活。从王艳明挨家挨户做工作开始,小区自治小组就组织居民们开了好几次会,除了根据图纸讨论每辆车的具体停放点位、车头朝向,大家还商议出了详细的停车规范,其中一些内容让人看了很温暖:停好车之后,开车门不要碰到旁边车;进入停车场不要开远光灯,避免打扰一层住户休息……每位车主都在停车规范上签了字,承诺自觉遵守要求。社区党总支还特意拿出一部分区级“接诉即办”奖励资金用于购买油漆等物料。
小区里有15辆车,可车位只划出了12个,这不还是要面临停车难题吗?崔金生说,根据统计,15辆车之中,只有大约10辆是每天都回来的“固定车”,因此“定制车位”的过程中,首先考虑这10辆车的尺寸。规范后的停车场入口处,空间比较宽敞,更容易停车入位,“六老汉”带着居民特意在这里设计了2个标准车位,专门留给几辆不常回小区的车使用。“六老汉”还给每位车主配发了停车场大门钥匙,防止小区外的车辆来“蹭车位”。就这样,曾经让居民着急的停车问题顺利解决了。
在小区里转上一圈,记者发现,“六老汉”给小区带来的新变化真不少。结合疫情防控需要,于德有给居民们设计了“零接触取快递通道”,配送员不进入小区,把快递往小区外的窗口一递,快递就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到小院里的置物架上,再经过热心居民的消毒,才被居民取走;小院东北角,李峥、王立军、王艳明一起给小区里的孩子们装了篮球架、秋千;崔金生和陈平把陪伴自己几十年的工具箱,搬到了自行车棚,还自费采购了台钳、电钻,前几天一户居民家跑水,多亏崔金生及时拿出专业工具抢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六老汉”平均年龄65岁了,虽然身体都很硬朗,但小区里的事总不能老让他们亲力亲为吧?社区党总支书记方芳说:“其实,这6位只是带头骨干,他们身后还有一支党员和志愿者队伍。”在这个小院,互帮互助已经蔚然成风,去年冬天下大雪,没等“六老汉”号召,不少居民就自发出来劳动,不到2小时,小院的雪就全都清了出去。
北苑街道地处通州老城,老旧小区多。目前,辖区内老旧小区的各种自治经验已经推广开来,街道会定期组织各小区自治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启发,形成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