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九年的某一天,明成祖朱棣坐在龙椅之上大发雷霆,训斥道:“彼书生之见,乌足以达英雄之略哉!”原来是昨夜紫禁城内起来大火,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全部都 烧毁了,所以他们在讨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许多人觉得这是朱棣迁都不当造成的恶果,有人甚至提议再把都城迁回南京。竟然没有人站在朱棣这边坚定地支持他的迁都的行为,这引起了朱棣极度不满。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干大事的人,出来编撰《永乐大典》之外,他在位期间还干了一件大事就是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明朝的都城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是以南京,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叫做应天府作为京师。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往北方迁都,他曾经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去考察,但是朱标考察完了以后不幸故去了,朱元璋到了老年,迁都的事情也被搁置了。明成祖即位之后,迁都之事又重新进入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资料图)

他首先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大家知道明朝建立的时候灭亡了元朝,把元朝的大都就叫做北平,明成祖上台以后就把北平叫做北京。这段时间,明朝就有两个都城了,一个是京师,一个是北京。明成祖朱棣对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明朝永乐十五年开始营建北京的宫殿,到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殿全部修建完毕,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

就在朱棣迁都到北京,坐在北京紫禁城的龙椅上踌躇满志地俯瞰着这个刚刚建成的崭新国都,感受着这个王朝的宏大和雄伟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而且这件事情引起了朝廷上下的恐慌,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朱棣一意孤行的迁都行为。

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不久,皇宫里发生了火灾,这场火灾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一扫而尽,全部烧毁。这些宫殿经过十几年的营建,可见工程量之巨大。不仅如此,这些宫殿还耗费了朝廷多年的财政收入,可谓是民脂民膏堆砌起来的。当时这些材料都是从全国各地调来的顶级材料,比如从云南、四川、湖广调来的顶级的楠木和花梨木,从西山运来的花岗岩石。现在在一夜间成为灰烬,让人感到万分的心痛和可惜。

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的认知有限,许多人对于灾害有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上天所降的灾害,就意味着不祥之兆,就连朱棣自己也多少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于是他就在朝堂之上让群臣来讨论这个问题。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大火是迁都不当引起的。因为太祖把首都是建在南京的,当时要迁都,也是想迁到洛阳或西安,没有打算往北京迁,我们迁到北京可能是有违太祖的意思,所以老天爷才烧了皇宫。

朱棣听了群臣的意见之后很不高兴,生气地说道:“当初我迁都的时候,和你们这些大臣商量考虑了很长时间,并不是轻易决定的,你们现在说迁都不当,这是几个意思?我看你们都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我迁都的意图。其实朱棣让群臣讨论火烧宫殿,并不是想要他们分析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是想让大家明白他坚持要迁都的苦心,获得大家的认同感,但是似乎没人知道他迁都的真正用意。

当然,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和他之前作为燕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北京是他的根据地,他在这里待了十几年,对这里有了感情。而且这里是他的势力范围,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极高的认可度,在他的兴王之地建立都城,这也是人之常情。

在北京建都,便于防备蒙古。大明的北方经常面临蒙古的威胁。把都城设立在,就意味着天子守边,有皇帝在的地方,必然有重兵把守,北方的蒙古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迁都北京也是为了防御蒙古,稳定江山。

当然迁都北京更加体现了朱棣的英雄之略。北京自辽、金以来,就是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中心,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北京,就控制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就设立在北京,而元朝是一个以北京大都为中心,版图非常辽阔的帝国,它不仅仅继承辽、金控制了北京和以北的地区,同时以北京为中心控制了江南、西南、东南广大地区,甚至横跨欧亚的大陆。

朱棣作为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帝王,明朝能够打败元朝,在疆土这方面必然不甘示弱。所以,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防御蒙古完全体现不出他的格局。他认为他拿下蒙古不在话下,他五出漠北,打得蒙古人无影无踪。他心中有一个更加宏大的愿望就是要建立一个比元朝更加庞大的帝国,这就是朱棣迁都的英雄之略。朱棣迁都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疆域辽阔的伟大帝国,所以他不顾群臣一浪高过一浪的极力反对,也不顾紫禁城突如其来的这场大火,坚定地把大明王朝的首都定在北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