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校长来信啦!”最近一段时间,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初三年级、高三年级的学生们争相传阅着校长钱卫东给自己的手写信,互相比较着来信内容。信中,钱卫东与学生畅谈理想与未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和解释。个性化的内容让每个孩子对手上的信件视如珍宝。

“写一封信,相当于和毕业年级的学生在纸上谈了一次心。”钱卫东说,作为校长,很难与每个学生都有一次面对面谈心的机会,但是他又很想了解学生,想知道他们对学校、对老师、对校长的建议。因此,三年前刚刚来到六十五中时,他就给毕业年级的学生下发了一份调查问卷。“毕业年级的学生已经入校两年多,对学校相对比较了解。他们同时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很有必要。”钱卫东说,问卷涉及学生的中(高)考目标,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或困惑,未来的计划,最想对父母、老师、校长说的话。“学生的问卷答得很认真。我想,应该以尊重的态度来回应他们的认真,于是便有了手写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一坚持就是三年。

这不是个轻松活儿。学校每年的毕业年级共12个班360名左右学生,钱卫东的手写信少则300多字,多的时候要密密麻麻写满一整页A4纸。今年,在给学生写信前,钱卫东还特意跟毕业年级的班主任进行了一对一沟通,细细记录下每个孩子的特点、优势,以让信中的交流更有针对性。“挺辛苦的,但是很值得。”见字如面,纸面上的谈心让钱卫东走进了青春期孩子敏感的内心,看到了学生背后的努力和不甘。曾经,有一名成绩不好的孩子在问卷中写给老师的话是:如果我睡觉,你就把我打醒;请老师一定不要放弃我。看到这句话,钱卫东落泪了。“我们当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学生的话提醒我们这些教育者,要给每一个学生信心与鼓励,耐心等待他们绽放的一天。”

除了写信,钱卫东还会就学生问卷中提到的建议意见对学校工作进行改进,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比如,去年有学生提出想打羽毛球,今年学校就专门开辟出了新场地;今年很多学生反映想在午餐中加上汤,一番协调后,最近学生的午餐里已经有了热乎乎的汤;针对很多学生反映的心理焦虑问题,学校安排了集体性的心理辅导,还请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进行个性化的干预谈心。

“我希望,孩子们能从我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真诚。很多年后想起‘校长曾专门给我写过一封信’,或许也是他们校园生活中一份温暖的回忆。”钱卫东最近还收到了学生们给“东哥”的回信,让他深感欣慰。比起校长,他更想成为孩子们愿意敞开心扉的“东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