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市老鸦村赛诺电子厂就业帮扶车间内,工人正在加紧生产。

“之前靠着政府组织,我去广东打工,每月3500元收入,顺利脱了贫。今年出现疫情后回到家里,靠着政府协调,我到村里帮扶车间打工,每月收入也能有3000元。”湖南省常德市聂家桥乡太子村脱贫户王志军告诉记者,“今年2月回家之前,我联系村干部说明了我的情况,村里牵线搭桥,到家后的第三天,我就进入临近的鼎城区谢家铺镇鼎安鞋厂工作。现在主要是从事鞋厂的流水线作业,还能在家照顾老母亲,一举两得。”

常德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徐兴庭告诉记者:“为帮助返乡人员家门口就业,我们今年开展‘建千家帮扶车间,帮万名群众就业’行动,计划到今年底,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000家以上,开发各类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家庭成员1万人以上就业。”

据悉,为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帮扶车间建设,常德市今年出台多项补贴政策。常德市汉寿县军山铺镇老鸦村赛诺电子厂就业帮扶车间负责人介绍:“我们今年吸纳了30多位脱贫人口就业,市里和县里分别补贴了5万元,还有场地费、运输物流费等减半,帮我们企业减负不少。”

在老鸦村赛诺电子厂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的本村脱贫户贾林辉,以前一直在广东东莞的一家电子厂务工,每月工资收入4000元左右。今年疫情发生后离职回到家里。村里结对帮扶责任人知道贾林辉的情况后,第一时间推荐他到家门口的赛诺电子厂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现在每个月能挣2600元。他说:“能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上班,每月拿2000多元的工资,每天还能接送、照顾孩子,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帮扶车间向所在地人社部门提供相应材料,经人社部门会同乡村振兴部门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资金安排申请,由区、县、市财政局按规定拨付补贴资金。

在政策的支持下,截至目前,常德市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755家,新增岗位数9394个,吸纳就业人数29954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5538人,人均月工资2500元以上。

为确保帮扶车间精准帮扶到位,常德市还建立一支由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帮扶责任人队伍,通过精准摸、全面核、跟踪管,把每名脱贫人口当前“是否务工、在哪务工”搞清楚。同时,通过常德市组织开发的“就业信息一点通”系统,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动态采集更新帮扶对象就业信息,数据汇总审核后进入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

徐兴庭介绍:“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实行‘网格划片、分片包干’,定期入户了解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务工情况,一月一上报;市、县乡村振兴局每月对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务工情况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电话抽查。”

今年58岁的陈德芳,是常德市桃源县剪市镇十字路村脱贫户,之前在广东一家鞋厂上班,月收入3000元左右,因年龄较大,难以适应工厂两班倒工作要求,于2021年6月离岗回乡。

“像陈德芳这种岁数偏大、不能接受高强度工作的劳动力,还比较普遍。我们针对这类脱贫劳动力,专门在几百家帮扶车间的岗位数据中进行匹配,保障他们的就业和收入。”十字路村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结对帮扶人和村干部的帮助下,陈德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到本村的向红工艺品帮扶车间做手工工艺花,工厂根据她的身体状况,允许她居家工作。做得多的时候,陈德芳一个月也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大力建设好帮扶车间、提供家门口就业的同时,我们还与省内和省外沿海发达地区建立劳务协作联系,多点开花,多渠道共同发力,有效稳住14万多名脱贫人口就业的基本盘。”徐兴庭告诉记者,继续开通“务工直通车”,实行“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输送,今年以来,全市共开通务工专列16辆,组织“务工直通车”1000多辆,帮助2万多名群众返岗复工。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14.43万人,与2021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相比不降反增。

开发公益类岗位,也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常德市今年重点开发乡村环境保洁、道路维护、河渠水库管护、森林防护、秸秆禁烧巡查等10类公益岗位共计11026个,优先安排大龄、残疾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和脱贫群众。

(记者 龙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