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资料图】

近日,商务部针对便民生活圈提出要求,其中提到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小修小补”店现状和发展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老板帮我收下裤脚!”

3月28日,一名老顾客走进兴兴服装店,老板娘高荣麻利地拿起卷尺在顾客腿上比划起来。

“长度收到这里哈?”“可以嘞!”

高荣在改衣服

高荣用笔做了个记号,开始了裁剪、锁边一系列工序。剪刀下得又快又准,针脚走得又直又密,30多年的功底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在这里改衣服改了十多年了!老板娘手艺又好,活干得又仔细!”十分钟后,老顾客穿上合身的裤子,满意地离开了。

这是藏在贵阳市云岩区照壁巷里一间不太起眼的服装店,在琳琅满目的临街商店中,旧旧的招牌散发着浓浓的复古气息。走进店里,墙上还挂着一二十年前流行的布料和样衣,一个烫包,一架缝纫机,都已经陪伴高荣30多年。

兴兴服装店

56岁的老板娘高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做衣服,通过服装加工攒到第一桶金后,开了自己的服装店。“以前没有那么多成品衣卖,服装定制火爆一时。”高荣回忆,最繁荣的时候,大营路上短短几公里就开了十多家服装定制店。接到团体订单时,高荣要不眠不休熬上一个多星期的夜。

“但是从2010年左右,定制服装就不吃香了。”高荣说,和她一起拿货的朋友们渐渐关了店,外出打工,只有她还坚持着。

“开了几十年,只有这个手艺,另一方面很多老顾客都不要我走,我要是走了,他们改衣服都不方便了。”30多年的历练,高荣练就了一身精湛又全面的手艺,从服装定制到改各类衣服,一切都不在话下。因为做工细致、技术过硬,她得到了很多老顾客的认可,就连搬走的顾客都会专门开着车过来改衣服。

高荣在烫衣服

“比如说双面呢不能直接缝,你得慢慢把布料从中间拨开,再折起来缝,很需要耐心,不然缝出来不好看,好多人都做不好。”高荣拿着一块毛呢面料演示着。

高荣说,虽然现在服装定制已经没落了,但是很多人还有改补、熨烫的需求,因此她的店子也得以一直支撑下去,每个月除去房租能有个五六千元利润,为了方便周围居民,她10多年没有涨过价。

今年2月,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要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听到这个消息,高荣笑了,“我们的手艺,又能有用武之地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刘诗雅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