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贵水,满目苍翠;绿色发展,风靡贵州。

“单株碳汇”鼓起群众“钱袋子”、信息化监管让危险废物“转危为安”、公益诉讼护航水生态安全……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懂绿、植绿、爱绿。“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见行见效:森林覆盖率达62.81%,空气、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贵州,优良生态环境这个最大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凸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贵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走前列、作表率。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贵州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等整改,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场战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大力推进节能降碳……不断减少污染的“存量”,做大区域绿色发展的“增量”,努力守好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贵州既解决点上的问题和面上的问题,又下大力气解决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畅通“两山”转化通道;紧扣绿色优先低碳发展,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绿色化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优良生态环境正不断转化为贵州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绿”“富”同兴的共鸣曲正在黔中大地奏响。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日贵州,人民群众徜徉于碧水蓝天下、“掘金”在青山绿水间,个体的幸福感受与大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频,持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不断壮大爱绿、植绿、护绿的力量。良好生态人人受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继续开展好“贵州生态日”等系列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人民群众将广泛“生态共识”转化为积极“生态行动”,共创绿色低碳美好生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今日贵州,处处是“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丽景象。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破解发展与生态的“剪刀差”,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实现绿水青山“颜值”与“价值”齐升,必能在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

编辑 熊江睿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