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写病历,下医嘱;收治新患者、询问病史、以往用药及治疗情况;根据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连日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邹玉刚一天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近期,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医学科(G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神经重症监护室(NCU)等一线重症科室都在超负荷运转。作为守护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任务多、要求高、责任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氧饱和不好,肺部感染严重……”


(相关资料图)

“快快快!!!”

上午十点,已经值班24小时的邹玉刚还没来得及休息片刻,便立刻接手开始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一刻都不能耽误。

插管、心肺复苏、吸痰……完成这一系列高风险操作,患者得以顺利进行手术治疗。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会诱发多种并发症,急、危、重症患者比较多,急诊科同时抵达三四辆救护车是常态,抢救室随时都是满的。”邹玉刚告诉记者,急诊抢救任务重、难度大,大厅里徘徊的患者家属个个焦急万分,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时刻做好准备。

急诊作为医院患者数量最多,病种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类似这样的紧急救治,每天都在上演。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数量急增,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每日平均接诊数在增加。

“部分患儿病情变化快,诊疗任务日趋繁重。”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邹莹波介绍,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喉梗阻、呼吸衰竭等症状,病情变化凶险,处理不当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我们在岗的医护人员都悉心轮岗守着孩子,尽心尽力救治每一个重症患儿。”邹莹波说。

记者了解到,为及时救治重症患儿、解决人手紧缺问题,邹莹波带头参与病房值班,开医嘱、写病历、查房、抢救以及安抚家长情绪等。

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不能探视,短暂的分离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牵挂不已。

“这里大多是早产儿和病情危重复杂的新生儿,因为新生儿的表现是非特异性,不能言语,需要医护人员日夜看护,对新生儿的照护需要格外悉心和专业。”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副主任段淼表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NICU每一名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都非常繁忙,现在有了新冠宝宝的存在,更是时刻“盯”紧宝宝。

“这个宝宝已经住院第六天了,昨天复查了胸片,已经明显好转,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段淼深呼了一口气,无言感动。

每天,科室里的医生和护士都要仔细检查每位小朋友的病情发展情况,包括生命体征是否正常、留置针是否脱落、纸尿裤松紧是否适宜、皮肤是否完好、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喂药、翻⾝拍背、吸痰、采⾎等。

“你今天怎么样了?”

“你症状好点了吗?”

“你药吃了没有呀?”

“没事,我还可以。”

走进重症医学科(GICU),这些话成了医护人员之间最常规的问候。在岗人员中,不少人也出现了嗓子疼痛、关节疼痛、低烧等症状,但他们仍然克服身体的疼痛坚守岗位,积极做好患者的诊治工作。

从病人进入重症医学科的那一刻起,医务人员一刻不离患者身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便随时进行抢救。“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克服困难,看好每一位患者,我们是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科主任温建立叮嘱大家。

“现在科室收治的病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多,近期床位均处于爆满状态,病人也是全院最多最重的,科室天天满负荷运行,医生们每天都在不停地跑会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主任张龙举坦言,为了保障科室工作的正常运转及患者的救治,大部分医护带病坚持上班,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大家没有怨言,医护同心,共克时艰。

医院里的心血管重症监护室(CCU)、神经重症监护室(NCU)……亦是如此。

在这个不一样的冬天,医护人员的身影继续忙碌在急诊区,疾行在科室病房,穿梭在各病区抢救、会诊、巡诊中……当前的困境前所未有,他们立足岗位,不负使命担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肖慧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