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好灯光设备、整理好着装,将一个个精美的蜡染产品标记顺序后摆放在桌前。春节临近,画娘杨而报浪每天的直播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款是我们店的人气丝巾,手感特别丝滑,图案是苗族蜡染图腾,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你,只有2条,大家拼手速哦……”在直播镜头前,杨而报浪有条不紊。开播20分钟后,直播间人数上涨到1000多人次。


(资料图)

杨而报浪下大力气做电商的底气来自于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高速发展的农村物流。

“这也太美了吧!”“我想买一条送给我妈妈,请画娘主播帮忙推荐一下。”“苗族山区的纯手工作品,现在太少见了,点个赞!”一句接一句的粉丝留言出现在屏幕上。经过长达两小时的直播,直播间共卖出40余单,成交金额超过7000多元。不仅如此,她还开了一间蜡染体验馆,利用闲暇时间开设网课,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向网友们宣传推广丹寨少数民族文化。

今年47岁的杨而报浪是丹寨县扬武镇争光村的一名苗族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争光村,距离丹寨县城近40公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蜡染的发祥地,村子里户户做蜡染,家家有染缸,蜡染是全村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2014年,杨而报浪和村民们“搭伙”成立了争光村蜡染专业合作社,开始批量承接订单,生意也日渐兴隆。2017年,杨而报浪在金钟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起蜡染制作车间,首次接触到了电商,将蜡染产品销售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车间生产的服饰、丝巾、手提包、鞋及各类蜡染装饰品,一经上线,就受到了广大网友追捧。

在电商的“推波助澜”下,争光村的蜡染“真容”得以真正“面世”。“好东西出不去,新理念也进不来。”争光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勇表示,因为有了电商,才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现在村里在家的妇女都是做订单产业的,她们负责画蜡,合作社负责收,每个月结账,大家靠双手挣钱,有底气!

随着一件件特色产品通过现代化物流走出大山,来到全国各地的买家手中,电商正在助力丹寨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大批同杨而报浪一般的非遗手艺人、致富带头人正在通过电商开辟出新的致富道路。2016年,丹寨县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

近年来,丹寨县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已累计培训近1万人次。全县在乡镇、行政村通过便民店、邮政服务站点等建设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84个。茶叶、大米、蓝莓、韭菜根、吊瓜子、腊肉、土鸡、银饰纷纷搭上电商快车。目前,全县电商产品单品超100个以上。

电商不仅帮助丹寨特产实现“上行”,也在向乡村深处“下沉”。在网络购物平台下单,一周内,产品就能从沿海城市配送至丹寨县兴仁镇城江村。“现在包裹直接送进村,方便得很。”12月12日,拿着从网上购买的服装和零食,村民陶春梅继续下单,又在网上购买了一些生活用品。

“快递公司两天派送一次,每次要收上百个包裹。”城江村农村电商服务站内,包裹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负责人王玉怀说,党和国家政策好,农村大变样,村里不仅通了路,通信难问题也解决了,大家通过网络买进卖出,和城里没得差别,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我家头用的,我身上穿的,都是在网上买的,选择空间比较大,货比三家嘛,款式也多,主要是物流太方便了,没得几天就能到手上了。”村民李飞扬自豪地说。

近年来,丹寨县还深化信息基础设施提及改造,加快补齐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了移动5G网络“乡乡通”,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城乡居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2022年,全县累计实现网络交易额预计7.6亿元,同比增长15.00%;网络零售额4660余万元,同比增长15.00%。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张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