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鳞次栉比。走进息烽县石硐镇前丰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串联起整齐划一的民居,俨然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

石硐镇乡村治理提质升级,实现“颜值”“气质”双提升,得益于该镇以党建引领实施的农村环境“五治”工作。


(相关资料图)

村民在清扫公共区域环境卫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贵阳市启动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农村“五治”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实施。

在“治垃圾”工作中,石硐镇积极探索“党建 ‘治垃圾’”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推进党建与“治垃圾”工作同频共振。

“早些年,村民在处理生活垃圾时,养成了‘就近丢、随处丢’的陋习,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前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德学说,垃圾治理初期,大家都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许多村民没看分类就随意扔到垃圾桶里了。

党员和志愿者参加打扫卫生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提升村居环境品质,石硐镇按照市、县总体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在制度上出实招,让党员“打头阵”当先锋、引导群众参与“唱主角”,多形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着力破解乡村基层治理难题。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由村‘两委’带头,兼做环卫保洁员,带领党员群众清扫村内环境卫生,实现日清日洁。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争做乡村环境治理的‘领头羊’,让村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常识。”镇党委委员、党委书记张孟碧介绍,该镇通过各村党支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打造大洪村、前丰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村民群众是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的主体,垃圾分类要让群众“唱主角”。

该镇各村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并召集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规整院落、清理门前屋后垃圾,对村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增强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力争建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

在党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村民加入到卫生清扫中来

前丰村采取建立“积分超市”、定期发布“红黑榜”,以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形式,用“小积分”撬动环境治理的“大文明”。“我把家里不用的农药瓶、干电池等有害物品,拿到村里的积分超市,就能换回香皂、洗衣粉这样很实用的生活用品。”村民龚星丹说,现在村容村貌变干净了,寨子也变美了,大家住起来也越住越舒心。

目前,石硐镇已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亭160个、四分类垃圾桶1344个,设村级可回收物收集点22个、村级有害垃圾收集点18个,镇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站1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坚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