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和传承发展水平的提升,一些非遗项目正在用自己的魅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着动力。在安徽泾县,一张“薄如蝉翼轻如雪”的宣纸带来了700吨年产量、10亿元年产
值。
A“我要的100米宣纸,只有泾县能做”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杨兆群的工作室里,一张长长的蓝色刻纸作品被平铺在长条桌上,由于纸张太长,长条桌上只展示了20多米,其余部分被卷轴卷起垂落在一边。
这幅刻纸作品名为《大运河》,今年2月份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测定,长达99.97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刻纸作品。“这个纸需要100米长,而且不能有任何接头。”杨兆群告诉记者,当时在全国找了很多造纸厂,深圳的一家工厂做出来的纸在75米的地方有明显接头,只能作废,最后泾县的一家宣纸厂给做了出来。“我要了3张100米长无接头的宣纸,只有泾县能做。”杨兆群说。
“嗨嗨嗨,一二三,一二三!”在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三丈三”巨型宣纸制作车间,在捞纸师傅的号子声中,长11米、宽3.3米的巨型宣纸被“捞”出。44人同时捞制,8人辅助,在这个捞纸现场记者直呼“太壮观”。据悉,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宣纸。
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又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厂工人用过硬的技术,传承着这项传统制作工艺。
B玩转电商平台,千年手艺“年轻”起来
“从青檀树皮、燎草变成韧性十足的宣纸,需要经过选材、制浆、捞纸、晒纸、剪纸等108道工序。”今年60岁的安徽省级宣纸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人、安徽曹氏宣纸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勤祖祖辈辈都从事宣纸制作。
在泾县丁家桥镇,这门千百年来的传统手工技艺正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是2002年返乡做宣纸电商的,当时享受了流量红利,夫妻俩从早到晚打包卖纸,一天销售额能有四五千元。”裕泰宣纸负责人曹俊杰告诉记者,从线下到线上,传统的宣纸产品能有这么火是他没有想到的。
经营到第六年的时候,曹俊杰将“夫妻店”提升为规模化经营,年销售额一下提升至1200万元,几乎是前五年总销售额的2倍。2018年2400万元,2019年3200万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之后年销售额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
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看到,除了宣纸,宣纸团扇、宣纸书签、宣纸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同样热销。“宣纸已经衍生出50款文创产品,目前仅门店年销售额就要超100万元。”中国宣纸文化园文创产品研发负责人介绍说,传统非遗技艺与创意“金点子”的结合,让千年宣纸“改头换面展新颜”,也让宣纸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增长点。
C借“纸”发力,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
“我们用浆板代替青檀树皮、燎草、竹浆等原料,以机械造纸机代替捞纸和晒纸工艺,通过纸浆水循环利用技术,节能增效,实现宣纸书画纸的量产化。”安徽泾县金星宣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荣介绍,目前公司全年生产机械书画纸2000吨、手工宣纸60吨。
在丁家桥镇,从事宣纸书画纸电子商务的商户有470余户,从事宣纸书画纸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共338家。全镇全年宣纸产量达300余吨,手工书画纸及机械书画纸年产量1万余吨,产品远销包括欧洲、东南亚在内的世界各地。
为进一步扩大宣纸文化的影响力,泾县积极打造“宣纸+”文旅融合新业态,举办多项文旅活动,创建中国宣纸文化园为4A级旅游景区,发展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积极建设以宣纸和非遗为特色的宣纸小镇,为宣纸文化的传播打开新的领域。
在丁家桥镇,有不少非遗主题体验综合体,集非遗传承、非遗展示体验、民宿、美食于一体,用“非遗+旅游”为游客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在一些民宿里,几乎看不到工业化生产的摆设,更多的是木头和宣纸替代。“宣纸文化的融入,丰富了民宿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游客的体验度,同时也为宣纸文化开辟了新的展示窗口。”一家民宿相关负责人说。(记者陈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