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物业服务如何寻找民意的“最大公约数”?楼门文化治理如何兼顾“里子和面子”?居民矛盾调解如何解开“心有千千结”……2月28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召开2023年社区建设工作会,会上发布了《中关村街道优秀社区工作实务案例汇编》,33个带有基层“烟火气”的案例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样。
中关村街道地处海淀核心区,虽然面积只有5.28平方公里,却拥有30个社区、近20万居民。置身于多样化的居民需求中,如何调解群众矛盾、满足居民诉求,成为摆在社区工作者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中关村街道各个社区通过动员和整合各类资源,联动多元力量,创新建设社区与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力量“五社联动”模式,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增强了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形成了大量的基层社区工作典型案例。
这本《汇编》集纳了33个带有基层“烟火气”的典型案例,分为社区治理、环境改造、矛盾调解、部分人群服务和突发事件五部分,每个案例都包含事件描述、所做工作、经验总结和专家点评等内容,有实践、有总结,很有借鉴意义。
比如软件社区,坚持需求导向,探索以居民自治方式解决中关村331号楼东西出入口不方便出行的问题;航天社区、希格玛社区搭建多元主体沟通协调平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物业服务需求;东里南社区以“社区营造”为抓手,通过开展楼门文化等活动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基层社会治理千头万绪,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社区治理方式。社区工作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成长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事佬’,通过沟通架好连心桥,为居民营造了和谐友爱的居住环境,不断擦亮了群众幸福底色。”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说,此次编辑发布案例汇编,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基础,更好指导社区系统性开展社区治理新实践,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建设格局在中关村这片土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探索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最优解”贡献“中关村智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冯浩说,中关村街道组织社区工作者写作案例,是将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并且将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实践的过程。从各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社区工作者无论是在开展社区活动,还是进行个别帮扶,都能以实践智慧去应对各种实际困难。相信在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主旋律的社会治理过程中,这些“好办法”将不断凝练转化为可借鉴、可复制,能推广的专业工作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