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五”时期搬迁人口最多的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把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奋斗力量,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在镇宁自治县景宁小区银城趣事文化产业街,车间里工人紧张忙碌;小区广场上孩子嬉戏打闹、老人休闲散步、绣娘交流技艺,一幅安宁祥和的画卷呼之欲出。“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过上好日子”,搬迁群众的安居梦、就业梦照进了现实。


(资料图片)

安置小区是搬迁群众的生活家园和活动中心。如何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当地经过五年多探索沉淀,提出党建引领“聚心”、劳动就业“稳心”、公共服务“舒心”、文化建设“开心”、社区治理“安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同时,依托民族传统技艺,打造银城趣事文化产业街,引进就业车间解决当地绣娘的就业问题,帮助搬迁群众“扎根”。

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毫厘之差尽显主动被动,表现的是精神状态,彰显的是搬迁群众“新市民”的自觉。所有脱贫群众中,搬迁群众既面临离开土地谋生计、邻里关系从头起、融入环境有担忧等实际状况,也拥有政策、资金、资源向搬迁安置小区集中的优势。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用好集聚资源,有利于“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于细微处着手,点滴变化让人安心。毕节市赫章县金银山社区通过“党建+积分”方式,把搬迁群众纳入积分管理,在社区建设、创业就业、文明卫生、移风易俗等方面进行积分统计兑换生活用品。破解社区组织号召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群众动力激发难等问题,不断推动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关键处用力,生活新貌让人欣喜。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聚焦搬迁群众就业问题,通过三宝产业园区、创业就业孵化园、劳务输出引导、产业项目建设、公益岗位扶持等多元渠道吸纳、拓展、引导就业,加强全员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强化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扎实巩固提高“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率,提升群众就业质量和就业收入。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发展处思量,生活希望让人振奋。安顺市景宁小区配套建设小学和幼儿园,随迁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学校通过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专业课辅导和综合课程教授,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山里娃“筑梦”。

2023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并从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增收、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方面进行部署。立足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定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强化生活信心、激昂奋斗希望。

对未来的憧憬会转化为前进的力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嬗变成奋斗的信念。于细微处着手、在关键处用力、从发展处思量,持续在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与搬迁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必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丽画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李海钦

编辑 黄丽媛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马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