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冬天,是滑冰的好时节。据媒体报道,进入1月,北京各大冰场相继开放。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安全风险提示,提醒市民前往正规冰场游玩,禁止“滑野冰”等危险行为。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人涉险“滑野冰”。一些看似结实的冰面,实则危机四伏。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的冬天,零下的气温让不少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不少人将此作为免费的天然“滑冰场”。他们成群结队翻越护栏踏上冰面,用自备的雪橇和冰车嬉戏,其中不少是儿童。与此同时,一些小贩在现场做起了出租冰车的生意。但是,这样看似热闹的娱乐活动实则暗藏危险。

首先,开放的野冰场极不安全。一些人认为,不论正规冰场还是野冰场,都是同样的气温下形成的,何况“滑野冰”还免费,何乐不为。实际上,确保冰场的安全性是需要投入极大人力物力的。正规冰场除配备专业人员每日测冰、维护冰面等,还设置了大量监控探头和人员对讲机,以确保意外发生时及时救援疏散。而野冰场作为开放的公共区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冰面有多厚、河水有多深,这些涉及安全的关键问题谁也说不清,只凭肉眼判别显然不足为据,一旦发生落水事故,在没有专业救援的情况下,结果难以预料。

其次,野冰场游客的危险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风险。据报道,除了玩冰车,有人在冰面上凿洞钓鱼,或是玩起了冰雕;一些孩子出于好奇,绕着水边缘嬉戏打闹,甚至把脚伸到冰窟窿里;还有人在距离活水不远处的冰面上玩耍。开放的野冰场似乎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力”,但这些行为可能加速冰面融化、破裂,不仅给自身带来危险,也将其他人置于更大风险之中。

此外,与普通落水相比,落入冰水中人会瞬间身体麻木,处于失温状态,自救能力降低;冰面下的水是流动的,落入冰窟窿后难以找到原来的洞口。这都使得落入冰水后生存和救援难度大大增加。据报道,近期,北京、辽宁等地接连发生冰面破裂致人落水的事故,甚至还出现落水被困冰下遇难的悲剧。

“滑野冰”危险重重却难挡人们的脚步,究其原因,一来人们成群结队“滑野冰”,多少抱着一些侥幸心理;二来,野冰场多为开放的河道或湿地公园,无人监管,也纵容了这一行为。但频频发生的落水事故警示人们,不能再让野冰场成为危险的“乐园”。对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野冰场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可在河道旁增设警示牌,并派人员监视巡逻,疏散滑冰游客;对在野冰场出租冰具的小贩也应进行警告、劝离。关涉人身安全的就无小事,有关方面需尽到管理责任。

应该看到,面对开阔的冰面和众多游客,监管力量总有触及不到的地方。因此,要避免意外发生,关键在于让人们提高安全意识,社区、学校等可以开展安全宣讲,普及冬季安全防护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否将一些符合条件的野冰场改造为正规冰场,拓展人们的冰上娱乐场地,也值得探索。

(原题为《落水事故频发,不能让野冰场成为危险的“乐园”》作者 寻彧 来源 光明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