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白继开
从中外艺术名家作品中感受当代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对话,借助数字技术一览昔日云冈石窟的壮美,漫步在百岁画家戴泽笔下的北京风景……12月30日,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正式开幕,三个主展单元在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开展。位于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的分会场展览也即将拉开帷幕,以“共生”为主题,掀起京城艺术浪潮。
融汇古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戴泽等中外大师作品齐聚展览
长安街上,皑皑白雪落在树梢和地面,一面红墙为画面增添了暖意,几个孩子奔跑在雪地里,让人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欢笑。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可见的浪漫:与北京有关的记忆与想象”(第一部分)展览现场,展出了画家戴泽1950年至1980年绘制的多幅北京风景。生于1922年的戴泽今年已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在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一系列北京标志性的风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脉脉温情。
“北京是一座艺术之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这里工作生活。因此我从‘可见的浪漫’角度来策展,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代北京艺术家与这座城市有关的创作。”策展人房方说道。从董希文1958年为北京十三陵水库工程画的速写,到王玉平2022年在鼓楼东大街进行的写生,不同代际的39位艺术家作品汇聚一堂,以差异化的风格展现了他们对北京的浪漫记忆与想象。
而在同日开展的“唤醒石头里存在的生命”展览现场,通过3D打印复原的云冈石窟第十窟须弥山浮雕精彩亮相。展览还展出了云冈第20窟西立佛残块等实物,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展览“无尽的交谈”则呈现了瑞贝卡·霍恩、刘野等中外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探讨当代艺术与历史记忆、生态环境和自然科学的三种对话关系。
创新模式
呈现北京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
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采用了“1+2+3”的模式,即:一个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两个分会场(北京友谊商店、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三种展览形式(主题展、平行展、卫星展)。双年展共呈现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位艺术家的390多件作品,旨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存、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本届双年展邀请了各个艺术领域活跃的策展人和学者担任版块策展人,从七个版块分别阐释“共生”这一主题。由房方策划的“可见的浪漫:有关北京的记忆与想象”(第二部分)、由申舶良策划的“幻方:艺术与文学的互映”、由龙星如策划的“大地热流: 回到太阳时间的访客”和“英姿”版块将于2022年12月31日在北京友谊商店开幕。由建筑师马岩松策划的“蓝图北京”展览单元将于2023年1月13日在木木美术馆(钱粮胡同馆)开幕。
“举办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不仅仅局限在展示北京当代艺术的面貌。”双年展艺委会成员、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本届艺术双年展一方面通过涵盖中国古代文明、红色艺术、当代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展览内容,呈现北京丰富多元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也在尝试把这些展览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核,融入北京的文化生活和城市精神之中。
凝聚合力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
作为双年展的主会场,位于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和国家文化出口“双基地”。伴随着北京高端文化艺术机构的不断聚集,众多重要展览和活动落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在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版图上的崭新地标。
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哲表示,文投集团在市委宣传部指导和支持下,举办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活动,汇聚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在内的现当代和古代艺术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国际文化艺术贸易产业集聚,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作用和溢出效益,激活和满足艺术鉴赏、艺术品交易与收藏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新需求。
本届双年展将持续至2023年3月12日。在三个月的展期里,双年展组委会还将联合北京市内多个艺术机构和各大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二十场以上活动,并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共同打造首都的艺术城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