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资料图片)
数说首都教育
北大附小石景山学校的老师正通过平板设备给学生上课 摄/付磊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成为现阶段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全新课题。
近年来,北京教育信息化坚持“素养为先、融合创新、优质协同、首善引领”的工作理念,建强组织管理机制,夯实统筹发展基础,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数字时代全面到来,信息化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益凸显,教育信息化面临着重要历史发展机遇,北京教育系统乘势而上,主动作为,推动创新发展。
数说
近几年,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环境和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市、区、校三级基础环境建设持续完善,市级教育骨干网络不断升级扩容,存储和基础算力不断增强,稳步推进IPv6部署,校园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2022年3月14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制定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标准,开展智慧校园达标评定,到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率85%,遴选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
到2025年,北京教育信息化实现“七个全面”的发展目标,即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建成、教育大数据应用全面深化、智能化教育管理服务全面普及、师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融合、信息化育人环境全面升级、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健全机制 推进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教委把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举措,不断更新理念,全面统筹推进,利用新技术破解新问题、开拓新局面,出台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绘制《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构架图》,明确七项重点任务,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随着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和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市、区、校三级基础环境建设持续完善,市级教育骨干网络不断升级扩容,存储和基础算力不断增强,稳步推进IPv6部署,校园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健全常态化安全防护工作机制,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安全防线更加巩固。
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北京教育公共管理平台,推进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综合实践等业务系统整合融通,有效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建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学生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价、创业就业、教师研修等多项综合服务,完善了学籍管理、双师辅导、体质监测、教育督导等信息平台,有效支撑了入学、招生、考试、评价等系列综合改革。
此外,北京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度加快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涌现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双师同步课堂、选课走班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北京市建设超万节“空中课堂”课程,统筹社会力量搭建多类型教学平台,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学校不停课、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
北京市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与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实现国家、市、区、校各级资源平台互联互通;汇聚各类数字教育资源近千万条,实现优质资源全市共享;实施教育支援协作“云帮扶”和“首都教育远程互助工程”项目,为对口支援地区提供首都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教育脱贫攻坚,形成了“北京经验”。
同时,大数据促进教育精准治理作用初步显现。北京市落实大数据行动计划,建设北京教育大数据平台,建立教育数据目录体系,统筹推进各类数据资源汇聚。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大数据在管理、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实践,赋能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不仅如此,北京市还加快学校基础网络、数字资源、信息系统和科学性软件工具的普及应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加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进程,不断创新智能时代学校办学条件,打造技术赋能新空间,持续提升学校管理能力。
平台助力 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2022年3月14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达标率85%,遴选100所新型智慧校园示范校;将智能助教普遍融入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新型教学工具,支持完成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习评价等任务,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强化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北京还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信息化项目,提出扩充校园网络带宽、配齐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施、提升无线网络覆盖率三项措施,制定经费补助标准,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办学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有效保障北京市各级各类学校具备平稳开展线上教学的基本条件,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北京各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各学校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分层分类等多种形式培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质量、推动信息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积极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推广STEAM教育、编程教育等,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此外,北京市各区纷纷追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大胆地将其运用于学校建设和实际教学中。以石景山区为例,为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制定了《石景山区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区各校之间实现手机无感知连接;100%学校建立门户网站,94%学校建立微信公众号,25%学校建设数字校园平台,36%学校使用阅卷或试卷分析系统,47%学校拥有iPad教室。石景山区的案例,成为了北京各区各校近年来智慧教育发展成果的缩影。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教育示范区
依托国家、市、区、校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探索深化“双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新路径、新模式。
东城区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未来计划完成建设3至5所“未来学校”,深入推广“互联网﹢”教与学新模式,全面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围绕“数据驱动教与学模式创新”,打造区域“1﹢7﹢N”智慧教育服务体系。依托东城教育“数据大脑”建设,建构数据支持五育并举新模式,提高区域教育治理和综合服务能力。
西城区为发展智慧教育而成立的西城区数字学校平台项目,是落实《西城区“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西城区数字学校平台一方面可以实现优质学区资源、学校特色资源的共享,全区学生都可以看到同样高水平的优质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大数据分析,助力教师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海淀区在过去两年中,先后获批成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和“智慧教育示范区”,进行了教学设施环境建设、基于多种平台的云中枢建设、教学应用模式研究、新技术先行先试等工作。通过智慧教室建设,海淀区建设了所有中小学教室的现代化环境;通过资源平台建设、直播平台建设,实现以学习连接学校与家庭;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的研究实践,促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建设“远程课堂、双师课堂和融合课堂”,构建虚实共生的未来学校形态;通过对AI、5G、大数据分析教学等内容的实验性探索,依托“海淀区人工智能教学联合实验室”,形成海淀特色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文字整理:张莹 姜思瑶
编辑:付磊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