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王亚梅提出了关于合理化进行垃圾分类的建议。日,安徽省住建厅给予公开答复。下一步,全省将倡导“桶边值守”,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

建成运行分类投放收集点47775个

今年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力度。截至9月底,全省已建成运行分类投放收集点47775个、投入分类运输车辆4191台,已有5918个小区、367.6万户居民、2326所学校及231.2万名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合肥、铜陵、马鞍山、阜阳、蚌埠5市先后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条例。

全省还进一步加强省级统筹,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制。其中,合肥市以市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市直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建立了考核通报制度,形成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省投入运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2座,设计日处理能力为5.86万吨。合肥市建成居民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集中投放点4727座,改造升级1279个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配备专用收运车辆2195辆,桶边值守督导员5069人、志愿者4450人。

倡导“桶边值守”落实源头减量

今后,安徽坚持全链条管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倡导“桶边值守”,设置投放点值守岗位,发挥桶边值守人员、分类志愿者、网格员等作用,做好现场引导;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强化分类站点与生活垃圾清运单位有序衔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

同时,倡导单位、家庭和个人履行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义务,承担生活垃圾产生者责任。开展塑料污染防治,引导零售、住宿、餐饮、电子商务等行业落实源头减量,降低塑料垃圾产生。

此外,推行“光盘行动”,杜绝餐饮浪费;鼓励采用“积分兑换”“绿色账户”等激励形式引导居民实施分类投放。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提高公共参与度、配合度。(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