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再到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这是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擘画的“三步走”发展目标。以“创新”为魂,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内核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不断繁衍生息,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

各类创新载体总计超3100家

7月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最佳成果颁奖仪式在福州举行,当天揭晓的“十大硬核科技”榜单包括华为、中兴、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子研发的4项成果。

其中,数据库系统被誉为基础软件“皇冠上的明珠”。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研发的崖山数据库系统从核心理论到关键技术均为独立研发,已在能源、交通、互联网等多个重点行业推广应用。

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是深圳市政府2018年批准建设的基础研究机构之一。近年来,深圳已在量子科学、数学、脑科学等领域布局基础研究机构,迄今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广东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各类创新载体总计超3100家。

技术攻关彰显“一股绳”精神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集成各方创新资源,拧成“一股绳”,方能迸发创造活力。在深圳,各类创新主体潜心攻关,“补短板”“筑长板”的“一股绳”精神不断涌现。

8月12日,华为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共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成绩单”的背后,始于去年的“军团化运作”已成立煤矿、数据中心能源等“军团”,通过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技术赋能相关行业,被视为撬动华为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力量。

作为国内最早量产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之一,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

今年6月,深圳密集推出培育发展壮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深地深海、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的行动计划,其中均涉及加大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攻关力度等内容。

据了解,深圳市科创委聚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已组织多批次技术攻关,部分项目已实现量产。与此同时,在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布局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技术攻关的创新基石。

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按照国家重大战略需要,高效聚合科技资源,链接重大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大市场。今年上半年,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民用无人机产量分别增长174%、164%、67%、28.8%,一大批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科研成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月23日,南科大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与科兴药业、安泰维生物合作开发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临床试验注册申请收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受理通知书》。一个月后,南科大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绪穆在2022深圳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招商会上公布这项喜讯。他表示,研究院将联合药企创立大湾区小分子新药创制联盟,未来成果要落地,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人才的聚集、资本的力量。张绪穆所倚重的这些条件,正是深圳日益完善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研究院很多成果可以在深圳落地发芽,实现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样被这个生态链吸引的,还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宋振飞。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活力十足

6月16日,深圳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将建立高技术企业银企互动服务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

集聚了545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区只是深圳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一片试验田。通过银政企合作贴息、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等方式,深圳正在全市范围构建起活力十足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深圳还撬动银行、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仅在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深圳就有16家机构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产品和服务。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今年以来,深圳市科创委进一步扩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规模,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集聚全球高端人才来深创新创业创造。

据统计,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全职院士77位,高层次人才超过2.2万人,海外归国人员19万人,人才总量已达663万人。伴随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协同发力,深圳的人才磁吸力不断增强。(首席记者 王海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