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彻夜奋战,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地下室最后一块顶板顺利浇筑完成,项目地下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全面进入地上钢结构施工阶段。截至目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累计浇筑混凝土3万余立方米,完成钢筋绑扎4000余吨,高峰期现场建设者多达700余人。

数字化让管理更科学

建设过程中,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运用了大量数字化技术。“新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也对施工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搭建了一个160多平方米的智慧展厅,借助大量数字化技术进行超前策划。”走进智慧展厅,中建八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项目经理李文博指着一个大屏幕告诉记者,这是项目定制的“数字孪生沙盘”,通过BIM建模、人机交互、视频影音等可视化操作方式,实现建筑方案、功能布局、室内漫游、关键工艺、项目重难点、施工模拟、智慧工地的数字化交底、仿真与监控,辅助项目超前策划高效协同。为高效运营,项目还搭建了企业级智慧管控平台、BIM协同管理平台、工程大数据服务平台、项目运行数据监测平台、超高清视频连线平台、智慧工地超融合集成等多种管控平台,实现了工程管理的数字化管控、可视化分析和数据化决策。

黑科技让建设更高效

为打造智慧博物馆建造的典范,实现高效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使用了大量“黑科技”。“比如说这块顶板,就是借助机器人完成的。”李文博介绍到,在地坪施工中,项目借助激光整平智能机器人,利用精密激光技术、闭环控制技术和高度精密的液压系统,在电脑自动控制下实现水平度控制,将整平与振捣工作集于一身,并一次性完成,大幅提高了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增强了混凝土表面硬度,同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5倍。此外,项目还将“黑科技”运用到了安全生产中,“安全是工程的生命,工地现场比较复杂,只靠人是没办法无死角监督的。”李文博告诉记者,项目借助智能安全帽远程对话+现场全景摄像头远程遥感控制+项目数据看板等设备及平台,对重点区域、重点危险源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通过一台电脑,就可以对项目现场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监控。

新技术让防水更高质

博物馆承担着文物保存的重要责任,对于防水防潮要求颇高。三星堆博物馆临近鸭子河,地下水特别丰富,地下室建设阶段,项目创新采用了一种预铺反粘技术,在防水施工时,铺设胶粘层,在胶粘层上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与胶粘层凝固的速度更快,可以形成完整连续的粘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施工过程还不受天气影响,也不用铺设保护层,能大大节约工期。此外,在地下室外墙施工时,由于传统卷材搭接处多,有窜水风险,项目选用了一种皮肤式防水聚脲做法,可以彻底杜绝搭接缝隐患,提高地下室整体防水性。

据了解,目前除地下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地上钢结构施工正在同步进行,根据下一步施工安排,项目预计将在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12月完成外立面幕墙,力争在2023年如期交付。

推荐内容